初夏時節,走進祥云縣劉廠鎮青坡村,青瓦白墻、道路干凈,一片片蠶桑環繞著村莊。蠶桑綠了村子、富了村莊,讓人們告別了“青坡水閣有三臺,代代出來打草鞋”的貧困面貌。“近幾年每年都能掙一二十萬元,今年市場行情特別好,收入30萬元應該不成問題。”青坡村三組組長曹光洪信心滿滿地說。他帶頭成立的祥云縣光洪農民種植合作社有30戶社員,今年共種蠶桑170畝,養蠶500張,產鮮繭20噸,每戶社員收入不會低于六七萬元。
“目前祥云縣蠶桑產業已經形成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鏈。”云南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白學宏介紹。皇正實業公司是省級龍頭企業,10多年來在祥云縣很多村設有收購點,派出技術人員指導村民生產。“祥云有皇正、光生、俊驛、云源蠶種等蠶桑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迅猛。”祥云縣茶桑工作站副站長王加輝介紹,去年祥云桑園面積超過10萬畝,鮮繭產量達5萬多噸,農民售鮮繭收入突破3億元。
這只是大理州通過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大理州各級農業部門以“基層黨建+農業產業化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的核心引領作用,按照“產業高效化、發展生態化、產品特色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品牌高端化”的總體思路,努力構建“特色鮮明、模式多樣、功能完備、集群高效”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格局。2017年,全州建成核桃、蔬菜、特色水果、中藥材、高山生態茶、特色花卉、薯類、蠶桑等特色經濟作物基地1388.4萬畝,存欄生豬348.4萬頭、肉牛99.97萬頭、肉羊184.03萬只、出欄家禽2582.75萬羽;全州累計培育認定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1戶,其中*4戶、省級82戶、州級135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35戶,2000萬元以上企業達122戶,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276.42億元;全州創建*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3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生物產業示范園區2個。
與此同時,為妥善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問題,大理州以農工商一體化、貿工農一條龍為發展目標,出臺進一步依靠農業科技進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加快大理高原特色生態農業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采取加快土地流轉、加大財政扶持、創新金融支持、實施用地和稅收優惠、強化招商引資等政策措施,著力推進規模化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扶優扶強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優質生態農產品品牌、積極開拓農產品營銷市場。
通過多年來的努力,大理州被全國經濟林協會認定為“中國核桃*州市”;永平、云龍、漾濞3縣成為百萬畝以上核桃產業大縣;賓川縣建成30萬畝優質水果基地,成為我國南方葡萄新興優勢產區;彌渡、祥云成為云南省主要的外銷和出口蔬菜基地。歐亞牛奶、蝶泉奶粉、來思爾酸奶、下關沱茶、漾濞核桃、賓川水果、彌渡蔬菜、洱寶話梅等一批高原特色農產品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農產品品牌。農業產業化發展,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統籌城鄉、繁榮農村經濟作出了顯著貢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