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頭皖南花豬賺了1000塊錢,4頭花豬就是4000塊吶,2018年我一下子養了26頭。”王亞俊一邊喂豬草,一邊對筆者說,養殖皖南花豬,讓他們家的日子有了奔頭。
王亞俊,2018年29歲,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呈陽村人,由于先天性小腦萎縮導致行走不便,加上母親早故,日子過得很艱難。2017年,王亞俊一家被納入“四帶一自”產業扶貧幫扶對象,在村里皖南花豬養殖基地的幫助下,他家免費領到2頭豬仔,加上自購2頭豬仔,開始皖南花豬養殖產業脫貧路。“養殖技術有指導,銷售上有保障,我們越養越有勁!”王亞俊勁頭十足。5月16日,筆者在他家旁邊的一排豬舍里看到,一頭頭皖南花豬結實健壯,體重約有八九十斤。
呈陽村地處深山,生態環境好。前兩年,徽州區浪漫紅公司看中這一優勢,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產品回收”模式,扶持有著長期采挖中藥材經驗的村民王如成成立了呈陽村皖南花豬養殖基地,并按照每戶免費2頭豬仔帶動貧困戶養殖。在呈陽村皖南花豬養殖基地,筆者看到,這里的生豬飼養方式與現代化的豬場生豬飼養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每次喂食大都是豬草以及少量的米糠和麥皮,“皖南花豬有著獨特的食性,主要以吃草為主,不吃草反而長得慢、長不好,我們這里的豬生病了也都是吃草藥治好的。”王如成介紹說,他從前年養殖15只皖南花豬起步,現在已經有100多頭,成活率達95%以上。在村里皖南花豬養殖基地示范帶動和王如成的養殖技術指導下,2018年,呈陽村皖南花豬養殖規模由2017年的130頭擴大到400頭,其中10個貧困戶養殖總數達100多頭。如今,每天早晚,背著背簍打豬草成了呈陽村一道別樣的風景,王如成說,2019年他們的計劃是發展到1000頭,讓皖南花豬成為呈陽村村民的脫貧豬、致富豬。
這是徽州區“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能人大戶或家庭農場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龍頭企業帶動、各類園區帶動和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堅持把深入推進產業脫貧作為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和主攻方向,積極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產業扶貧新格局,實現脫貧攻堅提質增效。通過資金和項目支持,引導和激勵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村電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并運用訂單、服務、租賃、股份、勞務等聯結方式和相應的利益分配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同時,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引導貧困戶樹立自強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通過專項資金獎補和菜單式培訓,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呈坎鎮石川村村民洪玉良肢體殘疾二級,在區鎮村三級幫扶干部的指導幫助下,購置了一套茶葉加工設備,憑借為村民加工茶葉收取代加工費和自售干茶實現了自我發展,僅2018年春茶季節實現純收入13836元,目前正在進行夏茶加工生產。
徽州區“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多維脫貧路徑。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區共實施到村到戶項目1249個,涵蓋茶葉、蔬菜、畜牧、蜂業、泉水魚、林特、菊花、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等諸多產業;57個經營主體與1306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2017年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2018年,該區已研究通過3批48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共安排資金1379.69萬元,深度開展脫貧攻堅,確保完成2018年減貧任務和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