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俺破了‘規矩’,不種糧食,改種辣椒后,這小日子是越過越有盼頭了。”近日,高唐縣梁村鎮董姑橋村辣椒種植戶張秀英,站在承包地頭,看著長勢正旺的辣椒苗,喜上眉梢。
今年44歲的張秀英是一名地道的農家婦女,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改行種辣椒,還是破天荒頭*。
張秀英所在的董姑橋村,地處偏遠,信息相對閉塞,村民思想較為保守,“土地用來種糧食”是村內約定俗成的老規矩。若有村民摒棄“種糧”傳統,而引進“雜牌”作物,則被視為種田不守規矩。
“種糧收益太低,根本就沒啥盼頭。”張秀英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20多年,年年不少出力,但收入卻少得可憐,“就拿種麥子來說,即便畝產量達到1000斤,每畝純收入頂多600塊錢,還不夠家庭半個月的花銷。”
家庭的生活困窘,讓張秀英開始對種糧“規矩”產生質疑,內心遂萌生了破“規矩”的心思。于是,她開始四處打聽,尋找種糧之外的土地增收秘方。去年秋收期間,在趕鄉村大集時,不少鄉鄰都在議論鄰縣夏津,種植特色辣椒的豐收喜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回家后的張秀英如獲至寶,于是也想嘗試種植一下。
“好好的地不種糧食,這也太不象話了。”“辣椒市場價格波動大,根本就靠不住。”張秀英改行種辣椒的消息在村中傳開后,親朋好友紛紛勸阻,都希望她三思而行,切不可隨意破“規矩”,盲目冒險帶“壞頭”。“種植辣椒雖然有風險,但總比坐吃山空強。”倔強的張秀英始終認為,提高土地種植效益,盡快脫貧致富,不是等來的,而是干出來的。
事不破不立。認定辣椒種植的張秀英,開始謀劃自己的轉行之路。去年,秋收玉米收割后,迫不及待的張秀英不顧家人反對,便毅然終止了5畝冬小麥的播種,以便作為第二年辣椒種植的預留土地。然而,針對轉行后,種什么品種?如何管理?銷路在哪?一系列疑問都等待張秀英破解。“光悶在家里空想不行,還得出去開眼界、長見識。”張秀英獨自來到辣椒種植大縣夏津,向當地辣椒種植戶學習種植技術,尋找銷售渠道。
“虹麗一號辣椒是中早熟雜交一代羊角椒,色澤鮮紅艷麗,外形美觀條直,主要用于提取色素和辣椒醬加工,不僅市場需求大,而且價格也比較穩定。”今年3月初,經過多次考察學習,張秀英*終確定了辣椒的種植品種,并著手在5畝預留地上建設小型拱棚,用于虹麗一號的育苗。功夫不負有心人。五一期間,經過2個月的精心培育,張秀英栽種的辣椒苗成功出棚,并被移入大田,直接接受陽光的洗禮。“*近一段時間,天氣晴朗,溫度、濕度都不錯,為露天辣椒的生長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辣椒長勢喜人,張秀英如釋重負,總算向家人有了交代。“這茬辣椒7月中旬變紅后,便開始采摘上市,可以持續到霜降節氣。”張秀英掰著手指算起了辣椒種植收益賬,辣椒畝產能突破5000斤,若按每斤0.8元的批發價計算,畝收入4000元不成問題,相當于原來5畝小麥的總收入。“再高的收入那也僅僅是數字,落到紙面上才算數。”未雨綢繆的張秀英,積極通過互聯網尋找辣椒買家。由于選種的品種好,非常適合深加工,市場供不應求。不久前,她成功與夏津一家醬菜廠簽訂購銷合同。7月份,辣椒成熟后,該企業將直接安排車輛,保價收購。“明年,俺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領親朋好友一起種植。”對于發展辣椒特色種植,張秀英底氣十足。
膽兒大的張秀英,破了“老規矩”,立了新產業,讓董姑橋村民有了新奔頭,生活猶如火紅的辣椒,越過越紅火。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