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繼2017年昆明市尋甸縣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祿勸縣產業覆蓋率達97%、東川區產業覆蓋率達94%后,2018年,昆明市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分指揮部再次吹響產業*脫貧行動“集結號”,繼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積極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引導貧困鄉初步形成優勢特色產業,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掌握一到兩項農業實用技術,促進貧困群眾增收。
祿勸雪山鄉打造“黨參之鄉” 生態優勢變經濟優勢
地處昆明北部山區的雪山鄉因位于轎子雪山腳下而得名,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如何才能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在雪山鄉書姑村三組黨支部書記皮躍君的帶領下,雪山鄉人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脫貧致富路。“經我試驗,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寒冷涼山區,非常適合輪種黨參和當歸。但剛開始,盡管種植中草藥的收益比種傳統的莊稼高多了,但是種慣了玉米的農戶卻不敢貿然改種。”作為黨支部書記,皮躍君是全村*早試種黨參的致富帶頭人,他通過自己的示范讓村民們看到了種植黨參的實際收益,又手把手教會村民種,經過近3年的發展,現在,皮躍君不但成立了祿勸轎子雪山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村里的村民“入伙”種黨參,還教會村民自己育苗、自己栽種,極大地提高了黨參種植的成活率,降低了種植成本。
2017年,書姑村的農戶種植黨參每畝收入平均達4600余元,產值高的每畝可達13000余元。
而在雪山鄉,黨參種植面積已擴大到3000余畝,種植黨參已成為雪鄉山人的重要致富途徑。今后,祿勸縣還將把雪山鄉打造為“黨參之鄉”,讓這里的特色中藥材成為“搶手貨”。
祿勸烏蒙鄉因地制宜 按氣候條件發展特色農產業
同樣擁有突出立體氣候的烏蒙鄉則立足于轎子山腹地和普渡河大峽谷,因地制宜搞起了“高原農業產業”和“熱帶農業產業”,將全鄉分為高山冷涼片區、半山濕潤片區及普渡河河谷濕熱片區,并根據各個片區的氣候條件和特點發展產業。高山冷涼片區以種植中草藥為主,半山濕潤片區以種植砂仁、蔬菜、高粱為主,普渡河河谷濕熱片區則以種植香蕉、金蕉、芭蕉為主,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培育發展。烏蒙鄉施寬村委會大田壩村的香蕉地里已碩果累累。“因為河谷地帶氣候適宜種植熱帶水果,香蕉種下一年就能掛果,四季都能采摘,現在香蕉種植已帶動施寬村委會大田壩村3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每畝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烏蒙鄉施寬村委會大田壩村致富帶頭人耿天宏說。
祿勸馬鹿塘推廣重樓種植 每畝每年至少可收入2萬元
到昆明求學后,陳怡霖*終還是選擇回到了故鄉——祿勸縣馬鹿塘鄉。
見過城市繁華的他,決心要為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做點兒什么。機會在2011年到來。“一個偶然機會,在了解了家鄉重樓種植情況,以及考察了云南白藥廠之后,我帶領幾名村民進山挖野生重樓種苗,并進行培育,推廣種植,幾年下來已有部分村民獲得可觀收益。”陳怡霖介紹。
目前,基地除了培育滇重樓外,還培育了天麻、白芨、金鐵鎖等中藥材種苗,并以低于市場價20%到30%的標準,提供給全鄉具有種植條件的農戶,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栽培。
“滇重樓籽每畝每年可收入兩三萬元,而六七年的滇重樓鮮根莖每公斤能賣到280元到300元,每畝收入可達十幾萬元。”陳怡霖說,下一步,他們還將通過“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積極爭取上級產業發展政策以及資金支持,擴大種植規模。動員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種植中藥材,由基地統一監管以及提供技術指導,并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預計可帶動400戶以上貧困戶增收致富。
在鞏固傳統產業促增收的同時,馬鹿塘還推行合作社增收,如養殖肉牛、黑山羊,種植波棱瓜,發展鄉村旅游等,做到村有集體經濟、貧困戶有增收項目、專業養殖戶有收益,間接帶動全鄉乃至周邊鄉鎮的特色農產品、食宿等產業進一步發展,從而讓貧困戶可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東川“熱”資源種植果蔬 “冷”資源培育藥材
與祿勸縣一樣,東川也有著明顯的立體氣候,境內*海拔4344米(昆明市*),*海拔695米(昆明市*),加上長期受金沙江和小江及其支流的強烈侵蝕和切割,形成了山高谷深、地勢陡峭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季”的特殊氣候。
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這樣的特殊氣候也成了發展特色產業的關鍵。緊扣“熱”資源,東川河谷地區布局特色果蔬種植業,同時也充分挖掘“冷資源”,培育高山道地藥材。
東川區小江河谷是昆明*具有規模的河谷熱區,水利資源好、土壤肥力高、熱量豐富、光照充足、交通運輸較為便捷,同時具備農業生產綜合條件較好的優勢,是大力發展干熱河谷特色農業的理想區域。眼下,小江河谷沿線有十余家農業合作社種植了幾千畝特色水果、時令蔬菜,為農民增收致富、脫貧攻堅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而在高海拔地區,則大力發展雪上一枝蒿、云參、赤芍等特色中草藥種植。截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東川種植雪上一枝蒿、云參、赤芍、白術、草烏等中藥材1萬余畝,總產量達2000噸,產值達7000萬元,全區中藥材產業呈現出“規?;藴驶?、訂單化”的發展趨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