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質監局通報2018年第1季度該局在山西省范圍內組織開展的化肥產品質量的專項監督抽查結果。
本次化肥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共涉及山西省156家企業(其中生產企業48家,經銷企業108家)的194批次產品。重點對產品的氮、磷、鉀、總養分/大量元素含量等24個項目進行檢驗;其中,有機質、縮二脲等9個項目全部合格,而大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腐殖酸含量、氨基酸4個項目合格率均低于90%,特別是微量元素含量合格率只有65.6%。造成新型肥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肥料中養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及氨基酸含量不足,有的肥料甚至含量為0,完全不能滿足標準要求;二是重金屬等限量指標超標。
山西省主要肥料生產企業集中于運城、晉城和晉中市,其他地區較為分散,本次抽查除運城、臨汾兩市生產企業存在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情況外,其他9市生產企業均未發現。肥料銷售流通領域主要集中在運城、臨汾、太原等地,本次抽查發現肥料經銷企業銷售不合格肥料現象較為突出。
本次抽檢出的不合格產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0批次,微生物肥料3批次,含腐植酸水溶肥料7批次,含氨基酸水溶肥料20批次,微量元素水溶肥料17批次,含氨基酸葉面肥料3批次,微量元素葉面肥料2批次,有機肥料2批次,復合肥1批次,共計65批次。結果顯示,復合肥料、摻混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等生產許可證發證產品合格率較高,尿素、硫酸銨等傳統肥料產品質量也較為穩定。而新型肥料中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合格率僅為79.6%,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和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合格率分別只有48.5%、66.7%、74.1%,有機肥料合格率66.7%。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山西省專項監督抽查中抽取的含氨基酸葉面肥料和微量元素葉面肥料質量較差,所抽取樣品均不合格。
比較近3年山西省化肥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情況,2015、2016、2017年的抽查合格率存在波動,但維持在90%以上。本次抽查合格率為74%,不合格產品中,省內企業生產的共11批次(其中2批次涉嫌假冒);省外企業生產的共54批次(其中13批次涉嫌假冒)。本次抽查合格率較往年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樣品抽取盡可能地覆蓋了新型肥料等小規模生產經銷企業;二是增加了對流通領域肥料經銷企業的抽查批次,加大了對流入山西省外埠企業產品質量的抽查力度。
本次專項監督抽查中的不合格產品,主要涉及新型肥料生產銷售企業,這類生產企業大部分為小型企業,生產工藝簡單,設備簡陋,企業內部質量管控較為缺乏,產品質量意識不強,質量主體責任落實還很不到位,單純按配方進行原料復配,往往就會造成實物質量與預計結果發生較大偏差。特別是個別企業存在僥幸心理,知法犯法,少量添加或者不添加肥料中的某些有效成分,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目的,嚴重擾亂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造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可歸類為三點:
一是質量控制不嚴造成肥料養分含量不合格。抽查發現的各類肥料養分含量不合格,主要出現在水溶肥料產品中,水溶肥料一般為各種原料復配加工,企業往往疏于對原材料的進貨檢驗把關,單純憑借購貨檢驗報告計算生產配方,很容易造成化肥產品質量不合格。
二是原材料使用錯誤導致重金屬含量超標。本次抽查共有5批次重金屬含量超標,分析認為,存在個別企業為降低成本使用工業廢料制造化肥的可能,雖然養分含量達標,但有害物質會嚴重超標。
三是監管工作還存在一些漏洞。新型肥料大多不屬于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發證產品范疇,屬于農業部門登記管理產品,部分家庭作坊式生產企業隱蔽性較強,監管難度加大,以致假冒偽劣產品仍有生存空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