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震局、延慶區地震局近日和廣州大學工程抗震中心合作,在延慶試點實施北京*農村房屋隔震工程,工程使用了適用于農村地區的簡易隔震裝置——隔震磚。與傳統隔震裝置相比,隔震磚成本低、隔震效果好、施工更便捷。
市地震局抗震設防辦公室總工程師羅華春介紹,震后災害統計結果表明,農村房屋倒塌毀損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主要原因。農村房屋多由農民自行修建,由于經濟能力有限、對地震認識不足,農民在修建房屋過程中,幾乎不考慮抗震問題,導致農村房屋抗震性能一直停留在較低水平。此外,選址不當、施工質量不高等問題也大量存在。房屋是農民*主要的財產,因此,“小震致災”甚至“小震大災”成為農村地震災害的顯著特點。
近年來,隔震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成熟有效的抗震技術手段。“通過在地基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隔震層,大幅減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傳遞,變大震作用為小震作用,防止房屋的倒塌和嚴重損毀。”羅華春說。現有隔震技術減震效果優越,但每平方米會增加200元至300元的成本,且需要進行專門的隔震設計,使用專業的施工機械,因此一直無法在村鎮建筑中應用。
針對這一問題,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周福霖院士和團隊研發出高性能、低造價的簡易隔震裝置——隔震磚,并提出一整套簡單易行的設計方法、連接構造方案與施工工藝,并經過了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的檢驗。相比于昂貴的傳統隔震裝置,隔震磚的優勢包括適用范圍廣泛,磚混結構、石砌體結構、磚木結構和框架—砌體混合結構等多種低矮建筑均可使用;減震效果良好,隔震后房屋地震反應可降至傳統房屋的10%至40%,確保大震下房屋基本不壞;施工簡便,無需專業隔震設計和大型起重機械,一般工人按安裝說明書手工操作即可保證施工質量要求;隔震層構造措施簡單可靠,隔震層整體抬高至室外地平面以上,無需設置傳統隔震構造所需要的隔震溝,所需材料也均可就地取材;造價低廉,每平米僅增加40元左右成本,更適合農村房屋使用。
目前,該技術已經應用于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鎮的重建中,建成的樓房經歷了多次強弱不一的余震及泥石流的考驗。
市地震局震防處處長劉博介紹,在延慶的試點屬于示范性質工程,今后,北京市地震局將在更多地區推廣這種高性能低造價的隔震技術,讓更多農村地區居民受益,同時這也是配合北京地震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的一項舉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