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在昆明市祿勸縣團街鎮運昌村委會小鷓鴣村,村民們在遠處漫山400余畝蟠桃、葡萄果樹地里忙碌著,近處農家山莊小院里炊煙裊裊。
在鳥鳴犬吠聲交錯的綠色生態田園風光中,市農投公司計劃總投資2.67億元,現已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的集農業休閑觀光、彝酒文化體驗、綜合旅游接待、戶外運動休閑展示于一體的小鷓鴣現代都市農莊正在成形。項目建設產生的示范效應,帶動全村77戶299名彝族群眾增收,到2017年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080元。
閉塞彝寨變發展先鋒
小鷓鴣村被鷓鴣河、運昌小河、麗山小河三面環繞,背靠1000多畝茂密原始森林,是個山清水秀的“三水彝族地”。
“小鷓鴣村曾是一個守著青山綠水但發展無門的交通死角地帶,連接祿勸近10個鄉鎮(街道)的大通道祿大路通車后,小鷓鴣村變成了發展前沿,通過挖掘自身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打造具有濃郁彝族文化特色和田園風光的旅游村。”祿勸縣團街鎮黨委副書記李志軍介紹。
曾經,小鷓鴣村村民以種植水稻、玉米,養殖豬、牛、雞為主,收入微薄。運昌村黨委書記李繼宏說:“以前群眾種地一年只有兩三千元收入,只夠維持自家糧食和買養殖飼料。”祿大路修通后,得益于自2011年開始的扶貧開發和2014年民族特色示范村項目建設,整合“美麗鄉村”村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民族團結進步特色村農房建設獎勵補足資金,有54戶群眾得到3萬元至4萬元的補助,建起青瓦白墻斜頂的新房,同時高標準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民族廣場,村級活動場所,改圈、改水和村內綠化項目,新建公共衛生廁所和垃圾焚燒爐,建立村小組保潔制度,完善垃圾清運設施,全方位提高了村民居住環境。小鷓鴣村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村、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生活環境變好了,群眾的生產收入也在增加。小鷓鴣村民楊建平有著10年的外出務工經歷,主要在祿勸縣城制作蠶絲被,妻子錢玉萍則在縣城銷售商品,每個月收入不過4000多元。家里老人種地,一年下來也只有兩三千元收入。2016年,楊建平將家里5畝土地流轉之后,拿到了2.1萬元的租金,并獲得縣民宗局1萬元創業鼓勵補助資金。他將自家小四合院改造為“小鷓鴣建平農家小院”,成為村中第二家農家樂,經營土雞、火腿、時鮮山茅野菜等本土彝族菜品。談到收入,楊建平高興得合不攏嘴,“現在一個月的收入有8000元到10000元左右,還可以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目前,小鷓鴣村像楊建平這樣在自家院子里開農家樂的已有4家,還有多家正在規劃籌備。
農旅融合促鄉村振興
小鷓鴣村憑借彝族文化氣息、優越區位優勢、便利交通條件,得到昆明市農投公司的青睞,農投公司計劃投資2.67億元在小鷓鴣村打造一個集農業休閑觀光、彝酒文化體驗、綜合旅游接待、戶外運動休閑展示于一體的現代都市農莊,計劃2019年建成,項目總占地面積2770畝(建設用地118畝),現已完成投資2000多萬元,僅土地流轉就增加村民收入240余萬元,預計可提供就業崗位150個。帶動發展農家樂15家、農特產品零售業3家、住宿服務2家,村民每年戶均可增收8萬余元。小鷓鴣村正在成為鄉村生態旅游農旅融合的示范。通過發展特色經濟林果種植、稻田魚、民族文藝表演、民族刺繡手工藝品等促進鄉村旅游發展,讓村民走向富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礎。
目前,小鷓鴣村都市農莊項目,規劃建設南片區彝酒文化體驗區和北片區彝族民宿住宿區,建成后將形成集現代農業、旅游觀光、養老養生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全村農戶2700畝土地流轉后,3年一結算的地租收入每戶從一兩萬元到*六七萬元,村民還可以到果園里打工或是外出務工。李繼宏說,“現在平時每天都有30多人到桃園、葡萄園里打工,多的時候有60多人,每人每天80元錢。”
鷓鴣河、運昌小河、麗山小河日夜流淌,祿大路、團云公路穿境而過,葡萄、蜜桃果香遍野,民族文藝表演、刺繡手工藝品受到青睞……“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和小鷓鴣都市農莊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小鷓鴣村人居環境,依靠濃郁的彝族文化底蘊、依山傍水的秀麗景色,小鷓鴣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