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天價彩禮、道德滑坡、鋪張浪費……鄉村振興讓農村發展越來越受重視,“鄉村病”也備受關注。這些問題千頭萬緒,但歸根到底,許多現象都是鄉村傳統價值體系受沖擊后的顯性表現。在振興鄉村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農村傳統價值體系的回歸與再造。
傳統農村社會有一套穩定、完整的價值體系,它會對個體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一些引人向上的價值觀則會形成傳統美德。
振興鄉村,應該重視傳統價值體系的回歸與再造,包括尊老愛幼、尊師愛友、保護山林等許多傳統美德的傳承,發揮過去鄉規民約的作用,重視文化的力量,讓傳統美德對個體形成約束。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部分農村在這方面有著不錯的探索。恭城歷來重視傳統文化,縣內至今仍保存有文廟和武廟。部分成績*的初中畢業生,縣長甚至會對他們進行家訪,努力將這些孩子留在當地高中就讀。
為讓*傳統文化在大眾中“生根發芽”,當地不斷推動鄉村傳統價值體系的回歸和再造。當地組建了專業的傳統文化教育師資隊伍,深入村莊進行宣傳。“忠孝仁義”成為當地不少領導干部在各個場合不斷倡導的道德標準。
由此看來,倡導*傳統文化回歸農村,會推動農村傳統價值體系的回歸和再造,但在具體行動上,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當前農村群眾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讓傳統價值體系潤物于無聲中,這對鄉村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同時,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如今許多鄉賢回歸農村,不斷倡導*傳統文化,他們倡導傳統美德的傳承,包括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這對于農村傳統價值體系的再造有著較大推動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