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安徽新麥品質有所降倉容有保障(圖)
安徽新麥品質有所降倉容有保障(圖)
農業網   時間:2018/6/7 10:38:00  來源:安徽日報農村版  閱讀數:387

小麥

  連日來,安徽省從南到北都進入到緊張的麥收季節。由于小麥生長后期雨水偏多,部分麥區赤霉病重發,使得小麥品質有所下降。從麥收一線看,收割機械能及時到位,糧食部門倉容能滿足托市收購需求。

  新麥品質略降

  “我的600畝小麥從6月3日開始收割,預計四天就可全部機收完畢。”渦陽縣陳大鎮農興土地流轉合作社負責人孫子富告訴我們,雖然前期開展了兩次赤霉病防治,但新麥赤霉病發生仍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重發地塊赤霉病發生率約20%,輕發地塊赤霉病發生率也有10%,小麥容重在750克/升左右,比2017年下降了20克/升以上。

  廬江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吳小文對我們說,該縣33萬畝小麥從5月25日開始大面積機收,6月6—7日基本收割結束。本季小麥前期生長很好,但后期受到不間斷雨水天氣影響,小麥品質有所下降,預估單產300公斤,比正常年份略低。

  蒙城縣板橋集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陳友祥告訴我們,該鎮14.3萬畝小麥從5月29日開始收割,6月4日前完成了絕大數地塊收割。由于部分地塊田間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小麥根系活力下降,造成早衰現象,全縣平均10%的麥田出現倒伏,西部鄉鎮小麥倒伏率約20%。全部小麥穗發芽約1%,赤霉病率不超過3%。從目前情況看,新麥單產和品質不容樂觀。

  亳州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王敬才在接受我們采訪時介紹,全市700多萬畝小麥在6月8日前收割結束,但受到后期天氣影響,小麥赤霉病病穗率3—5%,屬于赤霉病偏重發生年份,預計新麥平均單產503公斤,低于2017年小麥單產水平。

  聯系農機很方便

  “我們這里收割機械很好找。”孫子富告訴我們,小麥機收費70元/畝,基本與2017年持平。陳友祥對我們說,在蒙城縣板橋集鎮,大多數農戶的機收費70元/畝,農戶如果使用加裝秸稈切拋機的收割機具,每畝機收費增加10元。不僅很多大戶都自備了收割機械,零散種植戶聯系收割機也很容易。

  “現在找收割機很方便。”東至縣大渡口鎮種植大戶周啟忠種了800畝小麥,他告訴我們,在收割前一個星期就聯系了懷遠縣一位農機手,到了約定時間收割機械就開了過來。大戶機收費用50元/畝,零散種植戶機收費用60元/畝。

  我們了解到,固鎮縣百萬畝小麥從5月28日開始收割,在整個夏收期間該縣收割機數量不低于2400臺,并從天長市、蚌埠市和江蘇睢寧縣、東海縣等地引進1200臺收割機參與夏收會戰。2018年臨泉縣小麥面積154萬畝,共計投入各類收割機、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6萬臺套,其中小麥收割機近6000臺,預計小麥搶收5天時間基本完成。

  安徽省農機部門在“三夏”期間計劃投入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及配套農具、插秧機、播種機等310萬臺(套)。計劃完成機收小麥3620萬畝,機收水平98.5%以上。各地農機部門還還針對可能出現的連陰雨等災害性天氣,詳細制定適合本轄區的“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以確保小麥搶收順利進行。

  糧庫倉容滿足需求

  省糧食局、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和中儲糧安徽分公司5月31日發布了《關于做好2018年小麥*收購價收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糧食部門根據小麥生產和市場形勢,早準備、早安排,落實收購庫點、空倉準備、政策性糧食收購系統應用、收購設備器材檢查檢修、收購人員培訓等各項準備工作。

  滁州市糧食局劉家仁告訴我們,隨著糧食年年豐收,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糧食收購量大,糧食庫存居高不下,增加了國有糧食企業的保管和庫容壓力。預計2018年該市小麥產量181萬噸,商品量153萬噸,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90萬噸,目前國有企業現有空倉容68萬噸,全市社會可租賃有效倉容近40萬噸,總體能夠滿足午季小麥收購需要。

  但是,現有空倉容分布不平衡,明光市存在倉容缺口4.8萬噸,南譙區等少數地區倉容略緊。

  淮北市糧食部門通過跨省移庫、儲備糧輪出、掛拍和新建高大平房倉等方式增加庫容。目前,該市現有空倉34萬噸,預計新糧上市前,可提供收購倉容68萬噸,可滿足夏糧收購需要。池州市糧食部門騰出有效倉容4.7萬噸,可基本滿足夏糧收購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