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的難看到、想看的看不起”,隨著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傳統的政府辦文化活動、逢年過節“送戲下鄉”模式的短板日益突出。云南省曲靖市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加大對農村文化戶的扶持力度,扶持農村文化戶發展壯大。目前,曲靖市農村文化戶已發展到1800多戶,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經營總收入近1.5億元,其中年經營收入15萬元以上的有172戶,成為農村不可或缺的一支文化力量。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曲靖的師宗、陸良等農村地區,產生了*早的農村文化團體。村里文藝能人把一些青年村民組織起來,組成各種演藝隊,在勞動之余,聚在一起演唱民歌,還結合身邊的人和事自編自導自演一些小品,豐富農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農民也從文化生活的觀眾逐漸變成了主角。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文化團體組織者市場意識的增強,*初以休閑娛樂、自娛自樂為主的農村文藝演出隊開始向商業化和市場化發展,既為鄉民提供了服務,又獲得了相應的經濟效益,成為“精神上解悶,經濟上解困”的鄉村文化帶頭人。
曲靖農村文化戶排演的不少節目取材于農民生活,通過挖掘農村*原生態的鄉村元素,圍繞孝親友鄰等主題進行創作,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以彰顯;不少農村文化戶是*曲藝、技藝的傳承人,在發展中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據悉,當前不少農村文化戶積極響應黨的方針政策,將黨的方針政策寫進小品、相聲,讓農民在喜聞樂見中感受國家對農村工作的重視。
如今,曲靖農村文化戶已經成為農村文化市場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逐步走上了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其中一部分文化戶發展成為獨資公司、股份制民營藝術團,經營項目也從單一走向多樣,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新生力量。在各級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曲靖農村文化戶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自辦、市場運作等方式,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已由單一的演藝業為主,逐步發展為圖書音像制品、影視放映、工藝美術制作、手工刺繡、根藝、休閑娛樂等多元化的行業模式,呈現出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態勢。
“農村文化戶的發展壯大源自農民需求,了解農村市場,能夠*程度地滿足農村的文化需求。”曲靖市文體局局長紀愛華表示,農村文化戶已經成為曲靖市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曲靖農村文化戶的發展表明,立足鄉土同樣能夠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