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清晨,宣城市郎溪縣十字鎮雙鋪村65歲的村民余孝華和妻子楊石菊,來到自家菊花田里,一人忙著除草,另一人忙著施肥。
清晨的露水打濕了兩人的衣褲,但是他們仍然辛勤地勞作著。看到在晨曦里飄搖的菊花種苗,兩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是雙潤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田間地頭,一株株菊花苗沐浴陽光,茁壯成長。
余孝華是村里的貧困戶,自己患病多年,妻子身有殘疾,家里的經濟條件十分困難。在外求學的孩子學費,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2018年4月份,雙鋪村黨支部書記余正張來到了余孝華家里,告訴他可以種植菊花來增加收入。“條件好著哩,不需要我出肥料,也不需要我出種苗,不懂的就問合作社的技術人員,還有保底收購!”楊石菊告訴記者,以前他們夫妻倆只能在家里做農活和手工,現在多了一個增收的渠道,一定得試試。
和余孝華一樣,家住雙鋪村的貧困戶江明發也開始種植菊花,雖然2018年已經73歲了,但忙起農活來,勁頭大得很哩。江明發告訴記者,聽說2018年有菊花種植項目后,就先嘗試著種了一畝。“村里知道我情況不好,一直積極地幫助我,這次菊花種植項目也讓我參與,幾乎沒有什么成本投入,還可以進行保底收購,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
“2018年的收入應該不會差。2017年胎菊的市場價格大概在6元錢一斤,除去成本和人工費,畝均純收入三五千元問題不大。”雙潤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高緯告訴記者,2017年合作社初步嘗試種植了100畝菊花,2018年種植規模已經達到了300畝。“現在我們的菊花產品遠銷周邊省市,非常受客戶的歡迎。”據了解,該合作社下一步還將發展菊花的深加工產業,將吸收更多貧困戶就業。
“種植菊花的門檻不高,當年就有收入,還有保底收購價,這對于貧困戶來說算是零投入。”余正張和記者攀談開來,雙鋪村的貧困戶很多都是以種地為生,如何破解單一的收入結構?村兩委找到的路子是,充分利用當地較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菊花種植業。“2017年將菊花種植的合作社招商引資過來后,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目前已經有13戶貧困戶種植了菊花,加上土地流轉和在合作社就業的20多人,全村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貧困戶加入了進來。”余正張說,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以“送種苗、送化肥、包回收、保底價”的模式,扶持貧困戶種植菊花,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
“這一棵棵菊花種苗,給貧困戶帶來了希望。大伙都說,現在,心里有了底氣,脫貧有了奔頭。”余正張告訴記者,合作社還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帶動輻射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