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三亞市吉陽區羅蓬村鞏固提升戶羅開香鉚足了干勁,主動擯棄“等、靠、要”思想,自發購買了100多只雞苗,巧念養雞經,向致富路前進,她是吉陽區鞏固提升戶由被動“輸血”向主動“造血”轉變的一個典型。這得益于吉陽區不斷高效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努力開辟脫貧攻堅“新路子”。
6月7日下午,吉陽區成立脫貧攻堅戰三級戰斗隊,即吉陽區脫貧攻堅戰大隊、羅蓬村脫貧攻堅戰中隊、羅蓬村脫貧攻堅戰小隊。在接下來的脫貧攻堅戰中,脫貧攻堅隊員將分批下沉羅蓬村,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讓村民拔掉窮根、摘掉窮帽,將*扶貧落在實處。
扶貧先扶智
自力更生才是*致富源泉
羅蓬村是吉陽區*一個有貧困戶的村,2016年已經實現整村率先摘掉貧困帽。脫貧后,86戶鞏固提升戶如何增強內生動力?這是吉陽區一直努力攻克的難題。
“政府的幫扶只是給貧困戶鋪路。想要致富,還是得靠他們自己。”吉陽區副區長蔡曜澤說,扶貧先扶智,自力更生才是*致富的源泉。
這種思想已經影響了一部分鞏固提升戶。如今,羅蓬村的*脫貧衍生正向疊加效應正在發酵。羅蓬村出現了羅開香等脫貧典型,就連原本不是貧困戶的村民也鉚足了干勁,大力發展生產,走上致富路。
羅蓬村委會草蓬小組村民羅學忠就是村民中的典型代表。“想要致富,關鍵是自己要站起來。”有了這個信念,羅學忠比從前更努力,與人合伙嘗試養殖1000多只山泉鵝。在不斷探索中,羅學忠走上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致富路。
下沉到村幫扶到戶
真正成為村民暖心人
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新的困難也會出現,例如:村莊發展規劃是否科學、主導產業是否有特色、公共服務是否完善、村民“等、靠、要”思想隨時會卷土重來等等,這就需要脫貧攻堅隊員動態掌握信息,及時調整方案,真正做到*扶貧。
“成立三級戰斗隊,就能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肩。脫貧攻堅隊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正成為村民暖心人, 將脫貧攻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吉陽區委書記陳躍說, 脫貧攻堅隊伍自身站位要高、狀態要好、工作要實。
除了成立脫貧攻堅戰三級戰斗隊外,吉陽區還在繼續探索“黨建+*扶貧”新機制,努力實現*扶貧與基層黨建深度融合;探索“黨建+合作社”模式,*扶貧資源由多頭分散向統籌集中方向轉變;探索將*脫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無縫對接,助推全域旅游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