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曼,女,1985年生,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軍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先后被授予“省首批農村電商創業標兵”“江蘇青年五四獎章”“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等榮譽。
我人生軌跡的改變源自*陪老公回農村老家過年……
我從小生活在城里,父母都是教師,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大學畢業后我被徐工集團錄用,從事外貿主管工作。那時對農村的印象,還停留在“麥浪”“油菜花”等詩情畫意的想象里。直到2009年陪老公回家過年,才真切感受到農村人生活的不易。僅靠幾畝農田,也許溫飽無憂,但是致富無門。這與我心里所想的差距太大了。
當時我頭腦里就產生一種強烈的想法,那就是把農村變成“我們愿意待、能養活我們、能養老的地方”。經過再三考慮,我決定放棄城市的優厚待遇和舒適的條件,辭職與丈夫一起回農村創業。
經過實地調研,結合農村實際,我們選擇了一條特禽養殖之路。在我看來,特禽養殖業門檻較低,比起工業投入少,也容易上手。
我養過野雞、野鴨,也養過珍珠鳥、貴妃雞等,但*終還是選擇了養殖火雞。因為火雞適應能力強,好養,市場空間大。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卻是骨感的。火雞好養,銷售卻成了難題。當時,我的心像是被澆了一瓢冷水。手中的錢全部投資到養殖場了,根本沒有財力搞火雞銷售。沒辦法,只好與老公一起用蛇皮袋拎著火雞一家一家酒店去推銷。剛開始吃盡了苦頭,拖著幾百斤火雞推銷一上午沒賣完也是常有的事。
這時我意識到,火雞養殖形成規模后,光靠腿跑肯定不行。當時網絡銷售已初見端倪,正巧老公也有IT從業經驗,于是就讓他建立網頁,試著把火雞放到網上銷售,“天和生態農業網”從此誕生。
火雞上線之后,網絡銷售效果立竿見影。不斷有人打電話咨詢、購買,一時間收入倍增。不出兩年,火雞銷售額就突破100萬元。除此以外,我還通過國內外市場調研,研制出火雞羽毛畫,找到了新的營利點。
村民們看到火雞網絡銷售紅紅火火,也試著跟我一起做,還嘗試通過網絡銷售其他產品。到目前,全村476戶村民中,有312戶做起了網絡銷售。2014年7月,我們所在的村獲得了全省首批“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稱號。
目前,“天和生態農業網”已升級為“鄉旮旯全國農副產品及物聯網綜合交易服務平臺”,網站不僅主推火雞產品,還把鄉村特色農產品通過這個平臺銷售出去。僅今年前5個月,公司實現銷售額3500萬元,其中通過“鄉旮旯”網銷售2850萬元,網絡銷售占公司總銷售近81.4%。
在2015年舉辦的江蘇科技創業大賽上,公司的參賽項目“互聯網+新品種火雞”贏得了評委的認可,成為全省農業組*獲獎單位,并*終參加了全國的科技創業大賽,我們重點打造的“鄉旮旯”網也成了國內*家以火雞銷售為主的農村電商平臺。
人總是要有點追求的。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后,我率先升級網站,創辦創業平臺“鄉旮旯眾創空間”,先后引領3740人次的高校畢業生、回鄉人員、留守婦女等進入創業團隊。二維碼興起后,我又通過二維碼技術,建立軍曼火雞食品安全追溯系統,追蹤火雞生產、流通、加工、交易、消費等環節信息……
一路走來,有很多辛酸的時候,但更多的是帶領大家致富的喜悅和對新時代的感恩。我始終相信幸福一定是通過奮斗得來的,堅持奮斗、努力拼搏才有我現在的事業。在這過程中,當地政府給了我不少好政策和貼心服務,我也要用綿薄之力回報故鄉,盡心盡力幫助鄉親們再就業、多銷售。我相信,只要我們打開思路,運用新技術和好方法,回鄉創業定能大有作為。
未來可能不會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守望夢想,腳踏實地,用知識和智慧向科技要財富、向網絡要效益,那么火雞一定會真正飛出“鄉旮旯”,成為一只脫貧致富的金鳳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