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整個生物農藥市場現狀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當前生物農藥市場中小企業高度分散,許多公司往往只有一兩種產品,而這些并不利于生物農藥行業的壯大和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毒大蔥”“毒豇豆”等農殘超標農產品給食品安全抹上了一層陰影。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一直備受公眾關注,也是濫用化學農藥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隨著農業綠色發展成為主旋律,高毒高殘留農藥不斷受限并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化學農藥定期減量施用,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農藥冉冉升起,受到業界推崇,未來前景可期。
不過,作為農藥界的“潛力股”,生物農藥雖然發展迅速,但是仍然處在“叫好不叫座”的瓶頸中,不斷涌現出的新品種急需廣闊天地來施展各自絕活。如何在困境中突圍?如何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近日,記者采訪了業界多位專家,探尋生物農藥產業的現在和未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2015年,農業部通過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為我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提出具體要求和目標,力爭2020年農作物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
這些歷史性變革,都在呼喚適應新形勢、新需求的新型綠色防控產品。生物農藥作為綠色防控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食品安全保障等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
近年來,重大病蟲害區域性災變頻繁,每年病蟲草害造成糧食生產的損失在30%以上,小麥條銹、稻瘟病、玉米螟、蝗蟲、地下害蟲等成了農民的心頭刺,難以拔除。
“國內化學農藥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環境污染、害蟲產生抗藥性、農產品及糧食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生物農藥發展是時代的需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生物農藥專家邱德文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生物農藥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快速的增長態勢,且增長速度遠超于傳統的化學農藥。我國緊跟國際趨勢,面向國際前沿制高點,面向經濟主戰場,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積極組織開展生物農藥及健康植物保護方面研究和創制,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培育出一大批優質高效生物農藥新產品。
邱德文介紹,目前我國生物農藥類型包括微生物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生物化學農藥天敵昆蟲、植物生長調節劑類等6大類型。已有很多生物農藥產品獲得廣泛應用,其中包括植物免疫誘抗劑、植物源農藥、病毒制劑、蘇云金桿菌、赤霉素、阿維菌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綠僵菌。主要商業化產品有植物免疫生物誘導劑、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杄菌、蠟質芽孢杄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
此外,植物源農藥有效成分19種,產品超過200個,主要品種有煙堿、魚藤酮、苦參堿、除蟲菊、印楝素、蕓苔素內酯、乙蒜素等。抗生素類農藥有效成分21種,產品2200多個,主要產品為阿維菌素、井岡霉素、春雷霉素。天敵生物類主要有捕食螨、蝽類、草蛉等。
“國內生物農藥制劑年產量近13萬噸,年產值約30億元人民幣,分別占整個農藥總產量和總產值的9%左右。”邱德文說。
我國是Bt、阿維菌素、井岡霉素、免疫蛋白和昆蟲病毒殺蟲劑生產與應用及出口大國。2017年植物免疫蛋白阿泰靈年銷售額單品突破1億元,Bt年產值約3.5億元,年出口1.5億元左右,阿維菌素年產值15億元,年出口約7億元,昆蟲病毒殺蟲劑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微生物農藥為主的生物防治產業是朝陽產業,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長期從事綠僵菌研究的重大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大生物)科研團隊專家、重慶大學教授王中康介紹,真菌農藥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治抗藥性刺吸式害蟲,還可以棲居在植物根圍,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多樣性,修復改良土壤微生態環境,加強植物對氮、磷、鉀養分吸收利用等多種生態學功能。
據了解,重大生物依托重慶大學,歷經十年完成綠僵菌生物農藥的創制,獲得新農藥正式登記證、生產批準證書和企業標準的注冊登記,建成年產真菌孢子粉母藥200噸、真菌制劑3000噸的液固兩相真菌農藥封閉式、半自動成套生產線。
據統計,我國生產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生物農藥的企業近300家。有些生物農藥企業具有強大的實力,如江西新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開發出全球獨特的廣譜昆蟲病毒毒株和世界先進的昆蟲病毒生產技術,目前是世界上專業的昆蟲病毒生產基地。
目前,就整個生物農藥市場現狀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當前生物農藥市場中小企業高度分散,許多公司往往只有一兩種產品,而這些并不利于生物農藥行業的壯大和規模化發展。
“通過兼并重組,可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資源,進一步促進對生物農藥研發和市場推廣的投資,從而推動生物農藥行業的集中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從長遠來看,兼并重組浪潮還將繼續下去,成為生物農藥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邱德文表示。
據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藥效審評處副處長王曉軍介紹,我國的生物農藥市場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無論是在有效成分還是登記數量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且,我國生物農藥發展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生物農藥是‘慢工出細活’,不像化學農藥可以‘立竿見影’,往往多數在施用數天后才能出成效,很難達到‘一炮打響’的示范效果,加上成本較高,因而在推廣上阻力很大。”王中康指出。
針對生物農藥推廣中遇到的困難,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藥與藥械處處長邵振潤表示,一是要加強相關技術培訓和指導;二是要建立生物農藥應用示范區,大力開展統防統治服務;三是要加強技術研發,鼓勵生物農藥企業開展社會化服務,為大戶提供全套生物防控解決方案;四是農藥管理登記部門要給予生物農藥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他還呼吁,希望各地政府在農藥采購方面增加生物農藥的采購,為我國生物農藥的發展提供助力。
近兩年來,為了促進生物農藥產業健康發展,國家不斷出臺各項利好政策,江西相關生物科技企業銷售總監占軍平表示,對于生物農藥生產企業來說,市場的“春天”可能真的要來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