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是脫貧的主要依托。今年以來,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依托生態資源稟賦,充分利用8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和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品牌效應,大力發展杉木、優質稻、食用菌、禾花鯉、香豬、香鴨及茄果類蔬菜等特色產業,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目前,全縣實現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2.69%。
“禾花鯉魚苗目前已經賣了300萬尾,今年的目標是賣1000萬尾。”日前,正忙著將魚苗充氧打包的該縣融榮水產繁育養殖合作社理事長賀曉華介紹說,他們用本地魚種繁育出“苗山金邊禾花鯉”,自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后,禾花鯉魚苗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去年,他們培育銷售禾花鯉魚苗700余萬尾,銷售額達2100多萬元,并成功在縣內的5個貧困村分別建立了“稻+螺+魚”立體種養示范基地,帶動100多戶貧困戶加入種養,戶均增收7000多元。今年以來,魚苗銷售開始跨縣出省,賣到了云南、貴州、湖南等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品牌效應開始顯現。
近年來,該縣立足本地優勢資源,依托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等因素,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優化產品產業結構,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充分發揮了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主力軍作用。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該縣被列為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縣內7家企業8個產品獲得“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標志,被準許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產品”標志。該縣是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示范區,也是我國第十一個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目前保護的產品數量居全國第二。產品涵蓋了靈芝、黑香豬、糯米柚、紅茶、綠茶、香杉地板、禾花鯉、鳳花雞等融水的原產地生態產品,為該縣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和豐富的原產地生態產品,該縣瞄準市場需求,在做優、做精、做特上下功夫,積極發展優質、安全、生態、特色的農產品,確保產品適銷對路。該縣以發展“一村一品”為切入點,宜杉則杉、宜菜則菜、宜糧則糧、宜漁則漁、宜牧則牧、宜菌則菌、宜游則游,適合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2017年,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縣發展家庭農場8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729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家。參與產業發展的貧困戶達26609戶。種植業、養殖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特色農業產業正成為百姓脫貧增收的“加速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