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神,都蘭縣積極推進以“保供給、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農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優化農業區域布局。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優化區域布局,突出特色和優勢,注重規模和效益,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產品,推動農產品的優質化、區域化、規模化和專用化生產;擴大舍飼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效益,做大做強特色農牧業產業。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打破以往的傳統粗放畜牧業生產方式,構建大而專的集約化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運行模式。全縣現有15個草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試點社,入社成員540戶,入股草場219.8萬畝,入股牛0.482萬頭,入股羊6.56萬只。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建立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點,建設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在合理發展枸杞產業的前提下,穩妥發展藜麥產業。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使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合作方式得到綜合發展。總結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扶持培育農機作業、農田灌排、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等經營性服務組織。
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農業裝備水平,降低勞動成本。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引進推廣。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提高單位產量。結合全縣農業發展狀況,提升農業機械裝備水平,提升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平,降低勞動成本。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降低土地成本。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推動土地依法、有序、合理流轉,大力發展土地托管、訂單生產等生產經營模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截至目前,農村土地家庭經營承包面55005.29畝,3083戶;牧區草場流轉面積740.74萬畝,2176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強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堅持家庭經營基礎地位,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培育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龍頭企業1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州級龍頭企業15家,通過省級認定的規模養殖場為25家,同時5個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
著力夯實發展基礎。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資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進機械化深松整地和測土配方施肥,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共抽查農藥產品3個種類28個產品,發放農資安全宣傳資料500余份。實行農資經營店備案制,建立農資購銷使用臺帳,全縣52家農資經營店備案率達*。打造優勢產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形成優勢生產區域。全縣已認證綠色、有機食品枸杞6.5萬畝、4.24萬畝,10家企業獲得有機認證,良好農業規范認證3.6萬畝。完成“柴杞”系列優良品種推廣700畝。林下產業年產枸杞雞養殖2萬羽、枸杞羊養殖5000只、枸杞花蜜生產45噸。強化農產品銷售。加強產銷對接,創新農產品營銷模式。積極幫助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推薦枸杞種植企業做好市場宣傳,推薦枸杞種植企業、合作社參加大型展會,拓寬枸杞銷售渠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