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手套和防蜂帽,輕輕從蜂箱中取出一片蜂頁,6月13日,在定安縣雷鳴鎮昌源村雷打嶺村民小組的一片檳榔園里,農戶符傳富仔細查看蜜蜂的生長和釀蜜情況。
“這個季節,蜂群繁育的情況還算不錯,所以要留意蜜蜂過多分箱的情況,如果稍不留神,分箱的蜜蜂就會飛走了。”每天清晨,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到自家檳榔園里觀察蜂蜜產量、蜂仔繁殖、蜜蜂是否有分箱等情況,開啟一整天的“甜蜜”事業。
在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蜂箱后,是符傳富家剛建起不久的兩層小洋樓,里面現代化家電一應俱全,小樓前還有一處精致的庭院,讓人很難想象這個家庭曾十分窘迫。
昌源村黨支部書記王開光介紹,昌源村是雷鳴鎮的一個較為偏遠的村莊,多年來,當地因為交通不便,沒有支柱產業,村民多以外出務工為生,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今年44歲的符傳富,4年前被確定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2014年之前,沒有技術和缺乏產業的符傳富只能靠著打零工謀生,艱難地維持一家的生計。被列為貧困戶后,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他的生活條件日益改善,一家人從破落低矮的瓦房里搬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但是他認為,不能光等著政府扶持,自己也要主動去想辦法發展產業,過上好日子。
一個偶然機會,符傳富了解到瓊中貧困戶通過養蜂脫貧致富的勵志故事,便萌生起養蜂脫貧的想法。經過認真分析,符傳富決心投入養蜂這份“甜蜜”事業。
“摸索蜜蜂的脾氣可得花點兒心思。”符傳富說,在養蜂初期,作為門外漢的他一問三不知。種種問題讓他手足無措。
“我聽說海口永興的蜂農技術*,便專程上門討教。”在永興鎮,符傳富跟著當地養蜂人學習蜜蜂習性,在村中,還特地請來技術員,學習養蜂技術。很快,他的養蜂事業步入正軌。
2016年,符傳富終于摘下貧困戶的帽子。如今,符傳富的養蜂規模從十幾箱擴張到200多箱。
“現在蜂蜜行情好,優質蜂蜜每斤能賣150元至180元。今年5月,我們家就收割了500多斤蜂蜜,接下來就等著打開銷路了。”說到豐收,符傳富充滿了期待,他也渴望通過電商打開銷售渠道。
“扶貧先扶志,符傳富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該村扶貧包點單位負責人、定安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岑運雄表示,在幫扶中,必須要激發貧困戶內心深處的脫貧動力,增強貧困戶自主脫貧的信心和勇氣,促使他們自力更生,為改變現狀而努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