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紫穗槐、云杉、油松、沙棗等,這里栽種了三十多種樹木。到了夏秋時節園內有七種顏色,可好看了。”6月14日,家住寧夏石嘴山惠農區76歲的老人王修田指著眼前大片的綠地說,“這里是采煤沉陷區,以前到處坑坑洼洼,溝壑遍布,一刮風,粉煤灰遮天蔽日,周圍居民門窗緊閉,我們都不敢出門。”
曾被譽為“塞上煤城”的石嘴山市,是“一五時期”國家布局建設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然而,在開采出5億噸煤炭、創造出2000億元人民幣產值、發出1500億度電之后,資源也近乎枯竭,留給當地的是難以為繼的產業和難以居住的沉陷區。
石嘴山市惠農區的沉陷區有43平方公里,嚴重沉陷區域面積達9.1平方公里,平均沉陷深度為8~10米,*沉陷深度為24.39米,地表裂縫140余條,土地、植被遭受嚴重破壞,地質災害頻發,對礦區居民構成嚴重威脅,近2萬戶約5萬人的生產生活受到采煤沉陷的影響。
“2008年春季,惠農區委、政府高度重視,吹響了沉陷區生態治理的集結號。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3.94億元,地方政府統籌資金1.2億元,引進社會資金8000多萬元。已綠化治理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共栽植各類樹木550余萬株,而且鋪設了道路,修建了廣場,變成了石嘴山市名副其實的后花園。”惠農區黃河濕地保護林場場長賀加懷說。曾經誰都不愿意涉足的沉陷區,現如今變成了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令人流連忘返的“七彩園”。
同時,惠農采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吸引社會資金參與20家,治理面積約10000多畝,投資8000萬元。通過政府引導,制定優惠政策,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治理,不僅大大節約了國家治理資金投入,也有效解決了治理后長期管護的問題,實現了由國家專項投入政府財政負擔管護到社會多元化投入和管護的轉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