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茂盛、鳥啼聲聲……6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海南澄邁縣加樂鎮加茂村橡膠林下的一家養雞場。在這里,圈地散養的一只只雞或在樹下“閑庭信步”,或疾馳奔走,不時發出嘹亮的打鳴聲。而養雞場的主人、“80后”青年王廣煥正蹲在一群小雞崽中間,為它們拋撒稻谷。
十年創業路,從伙房到養雞場,從大廚到“雞司令”,王廣煥直言,雖歷經坎坷,但如今取得的成績令他欣喜:每年都有近兩萬只林下散養,食用稻谷、玉米的“生態雞”從養殖場出欄,總營業額突破百萬元,毛利接近20萬元。
王廣煥2002年高中畢業后輾轉深圳、汕頭、海口、三亞等地打工,到2007年,他已成為三亞一間川菜餐廳里小有名氣的廚師。“在餐廳里待了幾年后,我發現多數城市餐飲場所對農村散養的‘生態雞’需求量很大,這讓我找到了商機。”于是,王廣煥摘去廚師帽,穿起粗布衣,回到家鄉購雞養雞,重新當起農民。
但很快,一盆接著一盆的“冷水”,澆滅了王廣煥的熱情。頭一年,缺乏技術的王廣煥面對雞新城疫(即“雞瘟”)束手無策,首批買來的1000多只雞苗近一半受感染后病死,幸存的雞出欄時品相不佳,難逃被低價拋售的噩運。“到2008年下半年,我東拼西湊再買來1000只雞崽,同時辛辛苦苦背了十多天的木料,為小雞崽搭建起了兩座雞棚,可臺風‘黑格比’攜狂風暴雨而來,又給了我*慘痛的教訓。”
王廣煥還記得,臺風肆虐的夜晚,他睡不著覺,待雨勢稍小,就急忙前往兩座雞棚查看,發現一座雞棚已被刮倒,另一座的棚頂被散落的樹枝砸穿,小雞崽們擠在一小塊土地上避雨,損失十分慘重。“無奈之下,我只好回到三亞打工,為再次創業積累資本。”王廣煥始終認為,自己在家鄉能干出一番事業。
2009年底,王廣煥再次回到家鄉。這次他改變了之前“粗放式”管理的策略,硬生生“啃”下了20余本養殖技術書,并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遇到保溫等養殖問題,他不厭其煩地去文昌找養殖專家討教;銷路打不開,他就拿著自己的雞送給顧客品嘗,直言“不好吃不要錢”。
“堅持下去總會見到屬于自己的‘彩虹’。到2012年,我養的雞在客戶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收支逐漸平衡,也讓我更堅定要走這條創業路。”王廣煥表示,如今,自己在林下圈地散養雞的做法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同,生意也蒸蒸日上,平均每只雞每斤可賣到18元,“周邊5戶貧困戶看到我掙錢了,也爭著找我學技術、發展養殖業,有的在春節前后就掙了近兩萬元,他們高興得不得了!”
王廣煥告訴記者,養雞十年,自己應該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下一步,我打算把林下‘生態雞’的品牌做起來,通過直播、電商銷售等形式,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到這一綠色無公害的食品,進而幫助周邊百姓增收致富,共同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