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菇大棚,俺村的林下經濟,貧困戶的脫貧銀行,它承載著我們村民的脫貧致富夢。”6月10日,驛城區水屯鎮鐘樓村駐村*書記趙繼洲告訴記者,鐘樓村的林地多,全村6944畝土地緊鄰濕地,林下發展食用菌種植條件得天獨厚。
趙繼洲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大棚里的香菇采摘了5茬,合作社吸納村里35戶貧困戶為社員,每戶分得紅利1200元。
該鎮王坡村奧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村委的脫貧幫扶倡議,拿出5個蔬菜大棚對趙橋村的35個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每戶年收益不低于1200元。
據了解,驛城區水屯鎮結合自身實際,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規劃,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像奧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樣的特色園區還有幾十個,涵蓋了蔬菜種植、林果栽培、食用菌種植、良種繁育、中藥材種植、畜牧養殖、觀光生態農業、商貿流通以及農副產品批發等十大產業項目。通過一系列扶貧模式,穩步推進*扶貧工作。讓貧困村民在家門口就找到了“脫貧密碼”,快速引導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