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北京將實施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門頭溝、昌平等6個區的1.2萬戶將搬遷。
6月7日召開的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了《關于實施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的意見》,其中提出,要進行科學合理選址,實行“先建后拆”。對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險村、險戶緊急避險搬遷用地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實行“邊建邊辦”。
重點是險村和低收入村
《意見》對2018年至2022年的山區農民搬遷工程作出了部署,提出將對門頭溝、昌平、平谷、懷柔、延慶、密云6個區實施山區農民搬遷,共涉及40個鄉鎮、120個行政村、12000戶、27000人。這其中,有地質災害易發區4400戶、12500人,生存條件惡劣地區7600戶、14500人。
山區農民搬遷是實現山區農民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2004年以來,北京市先后實施了三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
據北京市農委截至2016年11月的統計,全市山區險村險戶已搬遷4.6萬戶10萬人,建成新村240余個。2017年計劃完成第三輪搬遷工作,涉及48個村約1萬人。市農委計劃在2018年至2020年對符合搬遷條件、有搬遷意愿的低收入村(戶)實現應搬盡搬。
搬遷工程不僅使山區農民避開地質災害隱患區,實現了安居,還搬出了新生活、新生態、新產業、新農民。在北京市已建成的240余個新村中,既有民俗旅游專業村、也有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和“北京*美的鄉村”。
不過,仍有一些農民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受洪水威脅地區和生存條件惡劣地區。北京市新一輪搬遷重點是險村、險戶和低收入村、戶。
應搬不搬造成事故將追責
新一輪搬遷將如何進行?《意見》提出,要進行科學合理選址,實行“先建后拆”。對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險村、險戶緊急避險搬遷用地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實行“邊建邊辦”。
本輪搬遷還將探索完善跨區域搬遷新模式,通過土地置換、資金平衡、土地資源股權分配等方式,為搬遷村提供安全新址。
《意見》要求,搬遷新村建設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拆占、拆建比例,減少新村占地,增加綠化用地,改善搬遷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搬遷村生態環境質量。要對搬遷新址進行地質勘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水影響評價和環境影響評價,確保新址安全。
搬遷所需資金將多方籌措。《意見》提出,山區農民搬遷工程建設資金采取市、區政府補貼一部分、部門集成一部分、社會有序投資一部分、村集體和農民自籌一部分的方式,多渠道、多層次籌措。市級財政對農民建房給予直接補助,區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在市級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安排相應配套資金。此外,搬遷村享受美麗鄉村建設各項扶持政策,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
北京市還將把搬遷工作納入山區鄉鎮政府年度工作考評,各相關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對因“應搬不搬”造成事故的以及搬遷工程中違法違規的行為,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