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惠風和煦。近日,記者在安順西秀區雙堡鎮軍馬村蔬菜大棚基地看到一派繁忙勞動景象:一排排整齊的現代化溫室大棚內,工人們或是整地除草、或是將辣椒苗搬運裝車、或是為種苗覆膜。
“為了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蔬菜種植效益,減小災害性天氣影響,加快群眾增收致富的腳步,村支兩委多次外出參觀考察和召開村民大會后,開始流轉土地進行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軍馬村村支書余成剛解釋選擇大棚蔬菜種植的原因。
2016年,軍馬村“村社合一”的松林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以500元每畝向農民流轉土地,開始建設現代化溫室大棚,大棚占地面積約150畝,共有65個棚,以種植苦瓜、黃瓜、豇豆、西蘭花等經濟效益好、市場價格高的反季節蔬菜為主,并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調動農戶熱情,覆蓋帶動全村65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過去,菜農們一年唱‘四季歌’,到了什么季節,就種什么樣的蔬菜,沒有進行差時種植、種植高效益的蔬菜和套種。對于大棚蔬菜村民們是半信半疑,懷著觀望的態度。”軍馬村村主任胡克明告訴記者,村支兩委挨家挨戶耐心解釋,告知反季節蔬菜的高收益以及農戶還有流轉土地費用、入股分紅、務工費用,比以前自給自足強。
“我4月下旬來到這里務工的,活很輕松,*就有100元,收入還是不錯的。”村民張紅敏邊給苦瓜苗覆膜邊告訴記者。
“以前種植玉米,一畝地年收入八九百元,都說辣椒效益高,還有老板負責收購,我家也跟著種辣椒。”50多歲的村民吳紅梅將一個個培育好的辣椒苗搬運出大棚,高興地告訴記者,她家的五六畝地今年油菜籽收割后就跟著種植辣椒了,而且辣椒苗是合作社免費提供的,平時農閑時自己也會到蔬菜基地里務工賺取生活費。
今年以來,西秀區因“市”利導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減玉米等傳統低效農作物,“訂單式”推動發展辣椒這一主導產業,通過幫助農民參與產業發展實現持續增收。
要種辣椒,就得育苗。“今年我們與松林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以1畝1300元的價錢租下這片大棚進行辣椒育苗,培育的辣椒苗可滿足5萬多畝土地種植。”貴州秀辣天下農業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付豪告訴記者。
作為西秀區辣椒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貴州秀辣天下農業有限公司自今年入駐軍馬村以來,利用大棚培育辣椒苗,按照統一預防、統一種子種苗、統一保險、統一肥料、統一收購“五統一”方式推進辣椒標準化種植,還提供種植和管理技術指導,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全面負責辣椒種植管理、收購,解決銷售問題,并準備在全國打響西秀辣椒品牌。
“棚里的辣椒苗這幾天就可以全部運到西秀區各鄉鎮進行種植了,生長的苦瓜苗、黃瓜苗、西紅柿苗就有自己的‘地盤’了,等到上市時間比其他露天的品種早,價格也會有所提升,又可以賺一筆了。”胡克明高興地說。
當下,蔬菜大棚內工作繁忙,大家的笑聲在棚里回蕩,搭配著充滿希望的音符,唱出一首首致富新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