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水稻“癌癥”,研發商業化“抗癌”水稻品種,湖南有了新進展。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攜團隊入主省級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構建了“稻瘟病病菌動態監控平臺”,根據該平臺成果,現已培育出含不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超級雜交稻新品種。
稻瘟病,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為嚴重的病害之一,俗稱水稻“癌癥”。其發病嚴重時,可致水稻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袁隆平團隊核心育種專家鄧啟云介紹,截至目前,對付稻瘟病,并無一勞永逸的方法。
為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湖南袁創超級稻技術有限公司與袁隆平團隊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平臺,引進了國際水稻所研究員周波的稻瘟病菌變異監控技術,提出了“抗性品種走在病原菌變化之前”的策略。根據這一策略,工作站建立了稻瘟病菌動態監控平臺。連續多年對長江上、中、下游和華南稻區多省市稻瘟病重災區收集發病葉片或枝梗,分離稻瘟病生理小種并鑒定致病性,構建了不同地區具代表性的稻瘟病生理小種庫,實現了不同地區稻瘟病生理小種群體變化規律的動態監測。
“利用該平臺,針對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群體的變化,再布局含有對應抗性基因的雜交水稻品種,能讓抗性品種走在病原菌變化之前。”鄧啟云說。除基于該平臺數據,培育出旺兩優958等抗稻瘟病超級雜交稻新品種外,他們還將針對性布局品種的高產示范和大面積推廣,并*終實現雜交稻新品種長期、持久抗稻瘟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