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關鍵在于走好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有利于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一項涉及多個產業、多種要素、多方主體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政策協同,補短板、強弱項、增活力。
加強產業融合的制度設計
首先,要完善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政策框架。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布局同新型城鎮化戰略有序對接,完善城鄉產業分工協作。推進農村產業統籌發展,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注重分工協作,避免浪費資源環境,禁止在不適合區域發展相應產業。開展產業融合試點示范,整合集中連片原料基地、加工園區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區域性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示范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及模式。建設一批農業生產基地和產業集群,引導各地以“競合”姿態謀求共同發展,形成全國區域聯動、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新格局。發揮好“三農”政策的導向作用,積極推動三產融合項目發展。
其次,要 研究編制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及具體措施。健全政策體系,圍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農業資源保護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改進完善規劃、用地、財稅、信貸、保險等政策制度;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共同研究重大問題,協同解決突出難題、完善相關政策;加緊研究出臺農村產業融合指標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建立農村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評價、政績考核指標。
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的“放管服”落地
一是要 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積極向市場“放權”。積極回應各方關切,梳理相關部門在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和新模式管理方面的不合理規定,并提出解決方案。在不影響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根據農產品電商、鄉村民宿等農村中小產業融合主體的實際經營現狀,提出多數經營主體通過改進管理能夠達到的基本條件,給予辦理證照的便利。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積極作用,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
二是要加強事中事后特別是薄弱環節的監管。加強農業訂單、土地流轉等合同履約監督,探索訂單農業、土地流轉等與農業擔保、保險相結合,保護雙方合法權益。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行為,推廣租金動態調整、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等計價方式,確保農民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逐步建立產業融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對企業相關政策支持與利益聯結機制直接掛鉤。強化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提高龍頭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支持龍頭企業為土地流轉農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
三是要積極為產業融合提供優質完備服務。加大重點產業的組織保障,建立支撐產業融合發展的工作隊伍、技術隊伍。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動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示范活動。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及時將產業發展規模、新品種、新技術、農資供應、企業信用評級、產購銷等信息宣傳到千家萬戶,促進生產經營者科學決策。
推動多方面實質融合
一是推動要素融合。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創設有利于要素跨界、跨區域配置的制度條件。引導農村產權有序流轉交易,鼓勵農村產業融合主體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資源。加快總結國內農業設施抵押貸款試點經驗,研究出臺宏觀層面的農業設施抵押貸款指導意見。通過激發農村內生發展動力,推動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融合。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發揮其高效有序配置土地和資金等要素的能力。
二是積極推動主體融合、功能融合、價值融合、區域融合。通過培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戶、企業與合作組織等主體融合發展;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聯合經營的現實需要,培育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多方或全體協商達成契約,形成更加緊密和穩定的新型組織聯盟;通過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在功能上的交叉和融合,發揮示范區的引導作用,多方挖掘農村的產業功能,實現農業生產、生態保護、生態旅游、文化休閑、居住保障等功能的深度融合;通過創新利益分配機制,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融合,有序引導利益聯結機制由松散型向緊密型轉化,建立利益聯結引導機制、激勵機制、風險保障機制,實現價值共享;通過合理配置農業生產力,推動產銷、種養等不同優勢資源區域融合,發揮中心城市和縣域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間市場資源、農業資源、創新資源協調配置,循序漸進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