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中,辣椒、西瓜、西紅柿等蓬勃生長,鄉村特色旅游有聲有色……今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建區60周年。6月13日至16日,全國百余家主流媒體齊聚寧夏回族自治區,參加“砥礪奮進六十年·全國主流媒體寧夏行”活動,活動由中國報業協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和寧夏報業協會承辦。
“這些年,我們的生活真的不一樣!”每到一處,一幕幕新農村轉型記在記者眼前鋪展開來……
*不宜人類生存的地區
“西海固”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黃土丘陵區的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涇源、彭陽等6個*貧困縣的統稱。1972年,這里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西海固”中部沙漠地帶缺水嚴重,農業受氣候影響大。當地人介紹說:“經濟上不去,很大程度上和自然條件有關。一場冰雹,莊稼完蛋。”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西海固”考察,調研了解當地情況。他在參觀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的萬畝冷涼蔬菜基地時,強調“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此為契機,以姚磨村為代表的“西海固”地區走上加速發展的道路。
蔬菜種植成為支柱產業
記者*站來到的就是姚磨村,這是一個典型的新農村建設村。10多年前還是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為主,受干旱、大風、霜凍等自然災害影響極大。而今,在寧夏原州地區,規模化的蔬菜種植現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農民將土地流轉,企業、合作社等采取更有效率、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幫助農民增收。
記者所見之處,都是一派忙碌景象。田間地頭,農民們正緊張地采收蔬菜;大棚中漂亮飽滿的西紅柿、紅椒等掛滿枝頭;智能化育苗溫室一到時間啟動自動化灌溉……原州區氣候特點是晝夜溫差較大、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這為種植冷涼蔬菜提供了條件。目前,當地已建成27個設施農業園區和3個萬畝、10個千畝示范基地,帶動全區種植冷涼蔬菜15萬畝。主要品種有花椰菜、大蒜、娃娃菜、甘藍和大白菜等,逐漸打響了品牌。
姚磨村還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利用“互聯網+農業”的思路,將傳統銷售和網絡銷售相結合——這里的蔬菜,不但滿足附近鄉鎮需求,還遠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今天采摘的蔬菜,不出兩天就可以上廣州市民的餐桌!”寧夏欣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開辦農民學校不收學費
在原州區馬園村,在大棚內給記者做介紹的“土”專家苗正滋,也在為提升村民的種植水平操心。苗正滋是土生土長的馬園村人,高考落榜后留村務農。2002年,他開始琢磨科學種植,并將自己摸索出的經驗,通過寫文章、授課等形式進行樣本復制。如今他開設了一個農民學校,找來村里有同樣愛好的種植能手,進行實操加研究的集中培訓。苗正滋告訴記者,農民學校不收學費,自己也因為經常接到學員電話咨詢而“搭”上不少業余時間。但為了幫助鄉里鄉親脫貧致富,“這點事兒,我樂意。經常接到一個電話,就騎著摩托車過去幫忙,每天充實得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