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國內農區采訪發現,建設現代化宜居農村已成為農民*心愿;深化農村改革,激活沉睡資產,推動“村莊再生”,釋放發展新動能,正成為理論界和基層干部的共識。在東中部一些農區,新農村建設產生復合效果,農村價值得到開掘,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難題的路徑逐漸清晰。
實現村莊功能再造價值再生
河南省淅川縣尚集鎮李山村距縣城僅10公里,但“空心化”嚴重。村干部說,村里各種條件都差,越來越留不住人了。河南省鄧州市孟樓鎮南孔村有382戶1800多人,只有600多人住在村里。村支書王國瑞說:“全村至少有200戶搬到了鎮上、城里,剩下的分散在7個自然村。南趙自然村60多戶人只剩10多戶。”
江西余江縣7.3萬戶農戶中,閑置房屋2.3萬棟,已倒塌7200棟。山西長子縣閑置凋敝宅基地9027處,占全縣宅基地總面積的10%。
我國有57萬多個行政村、360多萬個自然村,與日新月異的城鎮相比,大部分村莊原地踏步,一些還陷入衰敗中;但近年來一些整合新建的村莊,卻呈現興旺景象。
走進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唐王橋村,但見家家住著“小洋樓”,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村支書高申豹說,變化源于新村建設,俺們現在是“帶土地的市民”。
2012年,結合當地企業福森藥業流轉全村耕地建萬畝金銀花基地,九重鎮開展了唐王橋“村莊再生”試驗。高申豹說:“建新村的鑰匙就是盤活村莊占地。”先將11個自然村集并為占地400畝的中心村,再將剩余村莊占地復耕,新增耕地1300畝。縣政府回購耕地,并投資1000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福森藥業又拿出近400萬元,補貼農民建新房。高申豹說:“企業有基地,農民搬新村,產村融合,一舉兩得。”
從高處俯瞰,福建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就像一座城市,高層住宅拔地而起,別墅式庭院錯落有致。走進村里,就像一個大花園,光綠地就有100畝。村支書吳金程說:“1997年,村集體賬上只有2.8萬元,現在年收入400萬元,這個‘大翻身’靠的是持續17年新村建設對建設用地的盤活。”通過村民集聚,大埔村整合出400畝集體建設用地,除公共用地外,還建設了1.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商貿中心區,壯大了集體經濟。近十多年來,僅村集體對新村建設的投入就達1500多萬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守英說,過去的政策,對農業和農民問題比較重視,對于村莊該怎樣發展相對忽視。施行鄉村振興戰略是對過去不夠重視村莊問題的彌補,其本質是要實現城鄉兩個空間的發展權的平等。
河南省南陽市政協主席劉朝瑞建議,以行政村為單位,通過自然村整合等手段,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用20年左右時間,實現村莊功能再造價值再生。劉守英認為,現代化進程中,部分鄉村的消失是趨勢性的,鄉村振興的重點應該放在能持續活下來的村莊。
打開三個空間產生多贏效果
據統計,我國目前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為10876萬畝,而農村建設用地中,村莊用地達27709萬畝。巨量的村莊占地,就土地利用效率而言,存在巨大的集約空間;就耕地保護而言,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就新農村建設而言,存在巨大資源變現空間。
安徽金寨縣是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縣,兩年來,全縣通過新村建設,已騰退復墾宅基地2.3萬畝,扣除規劃新村建設自用地5000畝,新增耕地1.8萬畝。
按相關政策,金寨將宅基地騰退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先行在省內調劑使用,已有償調劑10800多畝,交易金額49.5億。這相當于金寨4年的財政收入,完全可以承擔12900戶宅基地有償退出和新村建設各項基礎設施投入的45億元成本。
據了解,在新村建設中,金寨實施了“1+X”村莊布點規劃。按照每個行政村1個中心村、保留不超過3個自然村原則,全縣布點191個中心村、保留404個自然村。至2030年,全縣村莊用地面積6萬畝,可吸納10.4萬戶、36.5萬人集中居住,又能騰退老宅基地12萬畝,節約土地6萬多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說,如果按照金寨的價格來計算,全國農村宅基地潛在的市場價值超過100萬億元。以農村土地為抵押,打造融資平臺,未來撬動幾十萬億元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下鄉,投入到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鎮建設上來,必將激發巨大新動能,迅速改變城鄉差距拉大的狀況。
一些專家和基層干部測算,在平原地區,建設一個功能齊全的中心村,需要投資1000萬元。如果未來20年,在全國57萬個行政村中建設20萬個中心村,僅基礎設施投資就可達2萬億元,對我國目前過剩的鋼鐵、水泥、建材等產能,也將是一個很好的消化。
打破壁壘開掘農村價值
專家指出推動“村莊再生”,切忌全國刮風,而應在以縣域、鄉域為單位,按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等原則做好村莊建設規劃的前提下,通過廣泛試點,逐步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劉朝瑞說,2003年以來,中央先后發過14個一號文件,農業現代化的政策支撐體系已成型,下一步,應抓緊謀劃農村現代化的政策體系。當務之急是修改《城鄉規劃法》,增加鄉、村規劃的強制性和權威性,并將鄉、村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規劃、生態紅線等相銜接,落在一張圖上,實行多規合一。
一些縣委書記還說,目前,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已達5萬多億元,進一步大幅增加的空間不大。但這些錢許多補在農業上、補在農田里,隨著農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推進,應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農業和農田基礎設施投資,中央財政資金投向應轉到“補人補村”上。
鄭新立說,目前城市所有要素都市場化了,鄉村要素大部分還沒有市場化,關鍵在于城鄉市場間是個“半導體”,不能雙向自由流動。消除城市要素向農村流動的各種障礙,關鍵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逐步建成全國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