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聯合在京舉辦“鄉村振興與鄉村規劃”專家座談會,圍繞新時代如何有序推進鄉村規劃編制、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優化鄉村空間格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邀請各方專家進行交流。會上還發布了首批全國鄉村規劃*案例,浙江省嘉善縣大云鎮繆家村等23個鄉村規劃入選。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小組召集人莊少勤在會上表示,鄉村振興不僅要補短板,更要挖掘鄉村的獨特價值,發揮鄉村優勢,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鄉村振興規劃要回歸初心,避免鄉村規劃城市化的傾向,不能簡單用城市規劃的方法把鄉村規劃格式化;要避免鄉村規劃工業化的傾向,給鄉村留一些自由生長空間;要避免鄉村規劃資本化的傾向,要用好資本而不能被資本綁架;要避免鄉村規劃背負太多負擔,在肩負重大責任的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助力鄉村發展。下一步,鄉村規劃要更加重視發展主體,搞清楚農民需要什么,為民服務而不是替民做主;要遵循新發展方式,在生態文明背景下堅持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把握好發展階段,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要更注重發展空間格局的優化,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由點軸驅動向網絡驅動、圈層驅動格局發展;在“多規合一”背景下,鄉村規劃要堅持管用、好用、實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從不同研究領域各抒己見。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規劃所所長賈克敬表示,鄉村規劃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用戶導向,優化空間布局,保護自然資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鄉村規劃要更注重農業區規劃,適合農業和農民的需要,城市是農村的陽光,要均衡布局城市和鄉村。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嚴金明提出,鄉村規劃要從藍圖規劃向綠圖規劃轉型,更加注重效率、和諧、可持續,與現代化目標、“三農”問題、國土綜合整治相結合。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全新表示,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支撐,鄉村規劃要規劃好農民生活環境和農業生產環境。清華大學教授武廷海認為,鄉村規劃應跳出二元對立的誤區,由鄉村主導、城市主導走向城鄉共生,由物質容器、要素資源走向社會建構,應更加注重城鄉共生、社會效率和空間共享,將鄉村保護與鄉村開發相結合,進而實現鄉村振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規劃師曹璐提出,鄉村規劃落地應強調有限介入,不能大包大攬,應以在地培育的方式推動村莊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