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毛木耳行情很好,現在干木耳每斤12塊多錢,比去年高兩塊。”日前,在山東省魚臺縣清河鎮趙店村,正在自家大棚里采摘毛木耳的村民趙新中告訴記者。今年是他種毛木耳的第10個年頭,在自家的7畝地上種了3座大棚、共計20多萬個菌袋的毛木耳,按每個菌袋純收入1元計算,他今年光這一項就能收入20多萬元。
魚臺縣地勢平坦、氣候濕潤,非常適宜毛木耳生長,產出的毛木耳耳片大、厚實,質量好,價格高于其他地區。早在1985年,該縣就有農民開始種植毛木耳,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魚臺看中毛木耳產業“變廢為寶”的優勢,充分利用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把做大做強毛木耳產業,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通過資金扶持、龍頭帶動、技術指導、質量提升等舉措,把毛木耳產業發展為地方支柱產業。
“我們整合各類財政資金1000多萬元發展食用菌產業,借助‘山東省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山東省食用菌夏季高效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示范推廣’和‘特色農業產業扶持’等項目,推廣應用智能微噴系統和殺蟲配套設施等現代優質毛木耳優新技術、高產高效栽培和病蟲害生態化治理技術等,顯著改善和提升了毛木耳等食用菌產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檔次。”魚臺縣農業局局長張永強說。
“我縣原來毛木耳生產以家庭為單位,市場分散,沒有形成產業規模,質量難保證,廣大種植戶以銷售初級毛木耳干鮮產品為主,價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魚臺縣農業局蔬菜站站長、*農藝師劉永說。近年來,魚臺縣鼓勵種植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種植協會等組織,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加工運作模式,實現產供銷一體化。
在位于清河鎮石集村的濟寧閩豐食品有限公司車間里,收購來的毛木耳被輸送到流水線上,先后進行清洗晾曬、機械篩選、人工精選、微波烘干、分裝稱重和真空包裝等程序。公司負責人介紹:“立足魚臺木耳種植面積大、質量好、供應穩定的優勢,公司年可加工木耳干品2000多噸,主要銷往東南亞,每年可實現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
“看到種木耳能賺錢,很多原來在外邊打工的農民都選擇回來種木耳。”趙松田說,“不光種木耳,裝菌袋每月也能賺三四千元,摘木耳每月也能賺近2000多元,很多老年人和殘疾人都能靠這些增加收入。”
據了解,截至2017年底,魚臺已建成現代標準化優良菌種繁育中心1處、毛木耳菌包集約化商品化生產加工基地10處、500畝以上的毛木耳高效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區5處,全縣毛木耳種植面積達到7300畝,年產鮮耳39.8萬余噸,產值達11.89億元,毛木耳成為了帶動農民增收的“金耳朵”。魚臺成為全國毛木耳生產規模*的縣,2015年以來,先后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食用菌全國*主產基地縣”和“毛木耳之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