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月,市場上的臍橙多是冷藏果,而在重慶奉節縣爽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基地里,枝頭仍有臍橙鮮果飄香。“我們種的是‘倫晚’,3月下旬開始成熟,生長期長。”公司負責人王祖國說,這350畝臍橙帶動了周邊23戶貧困家庭穩定增收。
“臍橙是重慶奉節縣低山地帶扶貧主導產業,全縣有18個鄉鎮149村7006戶貧困家庭正在靠臍橙改變命運。全力打造‘*發展、精心管護、精深加工、精品營銷’的效益橙業,通過培育引導各類經營主體讓奉節臍橙成為富民大產業,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奉節縣臍橙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肖功勛表示。
靠*營銷鎖定市場
2017年,奉節臍橙開園的拍賣會上,奉園72-1母樹臍橙拍出12萬元高價的傳奇為人樂道。這株1972年從江津園藝場引進,歷經40年優化選育成為數千萬臍橙母樹的競拍豪價是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奉節臍橙這張“金名片”不斷培育、精心管理的結果。
自2006年注冊證明商標以來,奉節臍橙先后斬獲中國地理證明商標、*商標等殊榮。如何將品牌價值轉化為果農的收益,確保30萬果農持續增收致富,奉節縣走出了一條“聯動全國、面向全球”的*營銷之路。
激勵市場主體“走出去”搞營銷。2016、2017年,奉節縣連續出臺營銷獎勵辦法,分別籌集1000余萬元用于獎勵營銷經營主體,支持他們赴北京、青島開展精品營銷。
把大經銷商、電商“請進來”。2016年,奉節舉辦臍橙產銷對接會,聚齊了阿里、京東以及全國37家經銷大戶,將強大的電商平臺和完善的物流服務視為拼搶新市場的利器。如今,奉節臍橙下樹后,次日就可在上海、北京等全國20余個大中城市上市。
近年來,奉節臍橙產銷“黑馬”——山橙時代更是把*營銷做到了*。“現代農業意味著通過大數據實現信息互通。”公司負責人彭陽介紹,他們引進智能設備,對臍橙進行*分級。結合大數據,分析各個城市、各類人群的消費需求,為線上線下每個渠道匹配*適合的橙子。公司還讓分選工人在果子上貼上自己的漫畫頭像,消費者也可在明信片上寫下想對果農說的話。由此,臍橙不僅可以食用,也承載了果農和食客之間的情感互動,實現了由食品到品牌的躍進。
好品質的果子贏得好口碑
2017年,奉節臍橙品牌價值達到26.3億元,位居全國橙類*名。“靠的正是金字招牌之下名副其實的好品質。”肖功勛告訴記者,面對近年來上揚的行情,奉節臍橙面積并未大幅擴張。“我們走的是精品化的發展路線。”
在爽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正在鋤草的袁衍香說:“公司不讓用除草劑,我們從來都是人工鋤草。”
企業和農戶如此“自覺”的背后,有一整套臍橙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支撐。奉節縣制定了《奉節臍橙生產管理技術規程》,組織93名果技員入村負責技術落地,引導全縣果農標準種植;奉節臍橙品牌建立以授權使用、統一包裝、統一果標為核心的溯源體系,實現對產地信息、銷售路徑、消費者反饋信息的全程追溯。另外,撥付每個種植臍橙的村集體100萬元啟動資金,用于組建社會化服務隊伍以及臍橙人力管護的相關培訓。
“每一顆果子都是果農精心呵護出來的,品質和口感有保障了,美譽度和銷路才會好。”肖功勛說。
用詩意的“真橙”打動人
奉節臍橙有著令當地人驕傲的歷史。早在漢朝,這里的柑橘就被定為貢品。杜甫、李白、劉禹錫、陸游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萬余首傳世名篇,奉節因而有著“詩城”美名。“把詩城文化與臍橙產業結合起來,講好品牌故事,是奉節‘詩·橙’文化、綠色發展的重要內涵。”肖功勛說。
白帝鎮八陣村貧困戶朱遠貴2015開始在銘陽果業公司從事生產管理,同時以反租倒包的形式種植了5000株臍橙。他家的臍橙今年進入豐產期,利潤有七八萬元。“我們的橙子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肚子美’。”朱遠貴樂呵呵地說。
銘陽果業負責人孫開洲指了指身上穿的文化衫,“杜甫很忙,非橙勿擾”字樣醒目又俏皮:“甜蜜的臍橙,也是詩意的真誠。叫‘肚子美’蹭了杜甫的熱點,更重要的是因為奉節的橙子品質優良,保準能讓你的肚子滿意。”孫開洲笑言。目前,銘陽公司核心示范種植基地規模已達650畝,示范帶動1600畝,帶動539戶發家致富,助力96戶貧困戶脫貧摘帽。
據了解,包括銘陽果業在內的全縣338個臍橙經營主體對口幫扶建卡貧困戶7006戶,對貧困戶進行生產指導、代為銷售,力爭人均收入1萬元以上。2017-2018年,全縣僅臍橙銷售收入一項達10萬元的果農超過2000戶,達20萬元的超過400戶,果農*收入達到96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