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蔬菜看中國,中國蔬菜看山東。在山東蔬菜產業版圖上,壽光與蘭陵無疑是該省極具影響力的兩大南北重鎮。地處山東南部的蘭陵縣與上海之間形成了一條高密度大流量的繁忙交通線,京滬高速、臨棗高速、臨棗鐵路、206國道等多條干線穿境而過,給蔬菜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北部的壽光市則向北京等周邊地區輻射出強大的集散效應。在北京蔬菜市場上,大約有1/3的蔬菜來自壽光;而上海,對蘭陵蔬菜的依賴度則高達50%以上,形成了“北壽光、南蘭陵”的蔬菜布局。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向外發展,經過30多年的打拼,蘭陵全縣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已達89萬畝,“三品一標”認證總數達到301個,“中國蔬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中國大蒜之鄉”“山東南菜園”等榮譽先后花落蘭陵,“蒼山蔬菜”也開始叫響全國。
2014年1月,為打造“華夏古縣、文化蘭陵”品牌,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未改的是“蒼山蔬菜”品牌。蘭陵縣(原蒼山縣)農業局副局長付成高介紹,“蒼山蔬菜”主要往南打,銷往上海、杭州、廣州等南方市場,僅上海市就有15萬多蘭陵人從事蔬菜的種植、運輸、加工、配送及銷售,蒼山蔬菜已占到上海市場份額的60%。
而在距離蘭陵縣300公里之外的壽光,菜商紀振南每天都有30噸白菜花從上海種菜基地運來,從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配菜后發往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各地。2017年,從壽光發往北京的蔬菜約1.2億公斤。目前,每天壽光有17家菜商往北京發菜。
“壽光菜”“蒼山菜”名氣大了,對質量和品質的要求也更高了。
蘭陵縣有一套嚴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制,從縣到村、企業、市場,都配有檢測中心或速測站,一系列的檢測對蔬菜質量實現無縫隙監管。打入上海市場,“三證”必不可少,合作社每一箱蔬菜都有產地證、檢測證以及追溯證,其中追溯證上的二維碼,掃一掃便可以知道蔬菜的詳細信息,幾號棚,誰種的一清二楚。
在壽光斟都果菜專業合作社市場,也看到了類似的追溯二維碼。作為我國蔬菜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天南海北的蔬菜經由壽光銷往全國,容易出現假冒壽光菜的現象。“貼二維碼是為了把本地的菜跟外地菜區分開來,保住壽光蔬菜的牌子。”壽光市農業局黨委委員信俊仁說。
兩地的蔬菜生產都在走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一家一戶自種自賣的落后經營模式已不多見。目前,壽光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達到1000多個,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10家,80%以上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蘭陵縣合作社注冊總數達到1904家。合作社實行化肥、農藥等農資統一供應、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品牌銷售,大大提高了農產品安全和生產效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