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人民法院發出了《關于認真學習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通知》,要求更加充分地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
各地法院是如何落實要求,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近日,記者來到農業大省山東實地采訪。
身邊人身邊事普法,*有說服力
初夏的齊魯大地,萬物勃興,生機盎然。汽車行駛至青島東北部的萊西市,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家門口曬麥子。
“在萊西,民事案件中70%以上涉農,妥善審理涉農案件,成為關乎萊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事。”萊西市人民法院院長張杰介紹。萊西法院提出“法助農興”工作品牌,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與保障。
針對涉農案件,萊西法院采取預約立案、上門立案、網上立案等快速便捷的方式,快立、快審、快結,優先受理、優先保全、優先審理,*限度縮短辦案周期,加快辦案進度,有效減輕農民訴累。涉農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了18.5天。
在張杰看來,農民打官司,不能苛求他們教科書式的舉證、質證,不能高高在上被動地聽原被告陳述,要立足國情,主動服務,實現司法公平正義。
“去年,曾有果農到法院起訴采購商收了葡萄不付錢,但果農提供的證據只有一張紙條,上面既沒有寫多少斤葡萄,也沒有寫單價是多少,*關鍵的是沒有采購商簽名。如果機械辦案,果農就得承擔舉證不力的后果。” 張杰介紹,“果農在法庭上叫冤,說老天爺都知道他冤。法官心里也清楚,光靠果農舉證,此案很難查清。于是,法庭主動調查,掌握了采購商的行蹤,在法官情與法的感化下,采購商終于承認拖欠果農貨款的事實。”
這件事也促使張杰思考,怎樣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在將來的生產生活中,不再因法律常識的缺乏而吃虧。
為此,萊西法院成立了《三農普法手冊》編輯部,以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平安農村等為主要內容,選取萊西法院近年來審理的典型案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普法教育。
“這些都是發生在萊西的典型案例,一些案例還為農民朋友所知曉,通過身邊人身邊事普法,*有說服力。”萊西法院副院長于占海說。
“今年5月,山東省*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司法服務和司法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專門強調,深入開展送法進鄉村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觀念和依法維權意識。”山東高院院長張甲天說。
延伸司法服務,促進基層社會治理
隨著農業稅的免除和各項涉農補貼的落實,附加在土地上的價值不斷增加。近年來,城鎮化加速,因征地拆遷引發的土地糾紛也大量出現。
“我們正審理一起案件,村民從原來種小麥改為在大棚里種蔬菜,5家人商量,把原來南北向承包的5塊土地自行改為東西向承包,便于陽光照射進大棚。這樣做,多年來都相安無事。但去年,由于修建高鐵途經此地,高鐵占道剛好是*靠西邊的那塊南北向土地。原來承包這塊地的村民提出,補償款應該全部歸他,但其余4家堅決不同意,訴到法院。”在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法院,辛店法庭庭長孫友軍向記者介紹,不少糾紛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有關。
面對紛繁復雜的土地糾紛,法律法規不可能詳盡規定怎么辦,必須靠司法機關充分發揮司法智慧。“在農村,很多問題不是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天理、國法、人情怎么相統一的問題。我們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矛盾糾紛朝著*有利于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方向去解決。”臨淄法院立案庭法官相征說。針對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不規范的問題,臨淄法院還向相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建議進行排查整改。
在審理土地糾紛的過程中,不少法官發現,村委會能否依法發揮自治功能,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我們經常遇到村委會換屆后,新官不理舊賬,不承認上一屆簽發的土地承包合同,引發矛盾糾紛。”萊西法院研究室主任李紹斐說,新一屆村委會給出的理由是上一屆在發包時,沒有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不管違約的動機是什么,“沒有經過民主議定”確實是影響合同效力很重要的因素。
為了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萊西法院經過認真調研,向相關鄉鎮黨委政府發出司法建議,建議他們在農村基層組織換屆選舉中加強指導,提高村委會依法自治的能力。
“山東法院加強與鄉鎮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發揮鄉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的力量,進一步加強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將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張甲天說,延伸服務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
在農村,與農民打交道*多的司法機關是人民法庭。今年山東高院工作報告顯示,5年來,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辦案537.5萬件,占全省法院結案總數的87.3%。為加強人民法庭建設,5年來,山東法院建設或修繕人民法庭488處。
“《意見》提出,強化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線的功能作用,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三個面向’和便于群眾訴訟、便于人民法院獨立、公正、高效行使審判權的‘兩便’原則,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靠近鄉村、貼近群眾的優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 張甲天介紹。
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法院院長李忠林介紹,歷城法院建立了便民訴訟網絡,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拓寬訴訟服務渠道,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辦成事,使司法服務更便捷、更親民。為留住綠水青山,歷城法院實行涉環境資源案件歸口審理模式,維護環境資源法律制度的權威,保障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村生態保護。
“在農村,巡回法庭發揮了‘審理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每年,我們都要組織巡回審判,法官帶上國徽、電腦、打印機,開著車到村里審理案件,周圍群眾都圍攏過來,一些鄰里糾紛、贍養案件、繼承案件,很有教育意義,庭審是*的法治公開課。”青島市城陽區人民法院院長殷延輝說。
采訪中,萊西法院民一庭庭長孫連英告訴記者,有一年全市兩會時,一位村支書找到法院院長,請院長安排法官到村里來現場審理贍養案件,原因是該村村民不養老人的風氣有抬頭趨勢。萊西法院法官立即選取合適的案件,在該村設立巡回審判庭,現場審判。“隨著審理的深入,我們發現,問題并不簡單,子女不養老人,有的是不懂法,有的是心里有氣,覺得老人有許多做得不對的地方。法官耐心釋法說理,講明法、理、情,不僅當事人流下熱淚,圍觀群眾也深受教育。”孫連英說。
為了發揮人民陪審員來自基層、了解基層、具有豐富基層生產生活經驗的優勢,《意見》提出,加強對農村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和管理,廣泛吸收基層群眾擔任人民陪審員。“人民法庭的人民陪審員積極參與民事糾紛調解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已成為推進司法民主的重要力量。”張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