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臨沂市莒南縣邢家水磨村扶貧大棚內作物草木綠的發亮,一根根翠綠的黃瓜爬滿了高高低低的藤,西紅柿星羅密布在這片綠色里鮮紅的格外耀眼,棚里勞作的農人們步履匆匆,在豐收的氣息里忙碌。大棚承包戶梁作亮喜滋滋的看著這一切,不時指揮著大伙將剛摘的黃瓜裝上車,運往市場。
臨沂市莒南縣筵賓鎮是大棚蔬菜之鄉,筵賓鎮依托原有產業優勢投資113萬元,建設總占地面積30畝的8個高效扶貧種植大棚,通過建立“村集體+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為貧困戶搭建致富橋,鋪就脫貧路。大棚建成驗收合格后,鎮政府通過組織當地有經驗技術的大棚種植大戶現場競拍大棚經營權的方式,公開發包,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扶貧開發。*終東上河社區種植大戶梁作亮爭取到了承包權。梁作亮頭腦靈活,且有近10年的種植經驗和固定的銷售渠道,市場應變能力強,是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合適人選。在梁作亮的經營下,扶貧大棚采用了無公害種植技術,并積極吸納貧困戶參與大棚經營,種植的荷蘭冰菜,荷蘭土豆,米豆,西紅柿等農作物市場效益很好,項目收益幫扶了范家水磨,劉家水磨,西集西等六個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村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