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淮安盱眙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稻蝦養殖基地看到,大片的水田里,村民正在緊張地插秧。負責人蔡海林說,1200畝蝦稻共生項目已形成規模,栽插秧苗是*步,一個月水稻分蘗后放入小龍蝦,前景非常可觀。
近年來,盱眙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化小龍蝦養殖,在全縣示范推廣以蝦稻共生綜合種養為主的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涌現出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馬壩鎮稻蝦綜合種養基地、管鎮鎮王嘴蝦稻共生示范基地、明祖陵村家庭集群示范區等多個1000畝以上連片蝦稻綜合種養基地。該縣農委副主任殷守防告訴記者,目前盱眙實施蝦稻共生面積達到13.5萬畝,畝均增加收入2200元,是過去單純種植水稻、小麥收入的2倍。
蔡海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小龍蝦引入稻田,首先實現化肥農藥減量,畝均降本120元以上;按保守畝產小龍蝦50公斤計,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而且優質稻米的受市場歡迎度優于傳統稻米。該公司在盱眙流轉土地2273畝,將分布實施蝦稻共養2000畝以上。“目前公司的小龍蝦和蝦稻米已經收到來自上海、鎮江、無錫等地的訂單。”
“蝦稻共生模式突破了傳統種養殖界限,有效利用農業生產的時間與空間,實現不同種養品種“1+1>2”的效益。”市農委漁業處處長張天虎說,這種模式既解決了小龍蝦餐飲消費旺盛而養殖產量不足的問題,也為淮安綠色優質稻米品牌奠定了產能基礎。”
蝦稻共生不但能實現種養戶效益大幅提升,也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三夏”時節,整田、開溝、拔秧、插秧、施肥、田間管理,老營現代農業公司每天用工約80人。黃花塘鎮蘆溝村62歲村民段紅祥家流轉出土地20畝,同時他常年在養殖基地務工,“土地分紅4萬多,務工收入3萬多,一年下來頭8萬,相比之前收入高了近一倍。”
“稻蝦共生模式值得大力推廣!”在實地觀摩盱眙稻蝦養殖基地后,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總工程師于永江表示肯定。據悉,2017年7月,我市發布《關于推進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意見》,稻漁綜合種養成為我市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抓手。2017年底全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超20萬畝,其中500畝以上的連片種養基地80多個,到目前全市蝦稻種養突破30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