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安徽秸稈變身工業“香餑餑”(圖)
安徽秸稈變身工業“香餑餑”(圖)
農業網   時間:2018/7/2 9:15:00  來源:安徽經濟網  閱讀數:368

秸稈利用

  “一年可生產板材25萬立方米,年消耗秸稈30萬噸”

  ——去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3%,其中產業化利用量接近3成

  你知道一張宣紙80%的成分是秸稈嗎?

  近日,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合肥市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展出了各種各樣的秸稈制品。宣城市展區內,一排排擺放整齊的宣紙和制作精良的紙扇引人注目。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如今的宣紙是由當地的青檀樹皮和水稻秸稈等一起加工制成,市面上售賣的多為用于書法創作的“面料”宣紙,每一張“面料”宣紙中都含有80%的秸稈成分。

  秸稈不僅可以造紙,當秸稈被加工成工業原料,就可以變成各種商品。將秸稈作為原材料,采用一系列生產工藝制備成各種工業原料的技術,就是秸稈原料化利用,包括秸稈造紙、板材加工、生活用品加工、秸稈編制等。

  用秸稈纖維代替木質纖維,采用MDI生態膠粘劑生產的萬華禾香板有著比普通人造板材更好的性能——不釋放甲醛。萬華禾香板業(懷遠)有限責任公司原材料收購部部長夏彤介紹,秸稈纖維作為一種天然纖維素纖維,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用它制造出來的建筑板材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目前市場反響很好,“一年可生產板材25萬立方米,年消耗秸稈30萬噸。 ”

  在合肥展區大連綠之態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從兒童用的餐盤到切菜用的砧板,各式餐具應有盡有。大方簡約的造型,看起來既耐用又環保,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詢問購買。

  秸稈制造出來的餐具有何不同?綠之態工作人員李竟介紹說:“一般的塑料制品都是采用PP料等化學成分,遇到高溫易分解出有毒物質。而秸稈是天然植物纖維,與傳統材質相比,餐具更加安全、健康、環保。 ”她還告訴我們,綠之態是去年秸稈博覽會招商引資來到合肥的,工廠建在長豐縣,即將正式投產。

  據了解,2017年,安徽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成效明顯,產業發展穩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率為87.3%,其中產業化利用量達1163.9萬噸,占利用總量的比例為27.59%,較上一年度提高5個百分點。

  “造椅子的板材是異形板,現在秸稈制異形板還沒有機器設備來量產”

  ——秸稈收集難、儲存難,加工技術不成熟,制約著大規模利用

  在主展館的中心位置,一個巨大的立體模具圖展示著秸稈綜合利用的基本方式——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協會秘書長趙益民向我們介紹說:“相比較而言,前三種方式較容易實現,但附加值小。原料化的經濟效益高,但是技術要求也非常高。 ”

  安徽上元新型家居材料有限公司*近就面臨著一項技術難題。在公司的展區里,有一把特殊的靠背椅,板材架完全裸露在外,還是個半成品。董事長吳佳奇說,可別小瞧了這椅子,板材全是由秸稈制成的。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這把椅子只是個樣品,“造椅子的板材是異形板,現在秸稈制異形板還沒有機器設備來量產。 ”

  上元新型家居材料一直是*家居用品企業宜家集團的木板材供應商,吳佳奇告訴我們,研發也是出于雙方合作。“椅子已通過宜家集團的檢測,耐老化、耐壓等各方面都達標。無奈的是這種異形板還不能量產,公司正在聯合專家做設備研發,爭取早日投產。 ”

  據統計,2017年安徽省秸稈工業原料化利用量只有61.6噸,僅占利用總量的1.46%。

  將秸稈作為加工原材料,首先秸稈得離田。而在軒禾機械銷售人員宋奇看來,收集足夠多的原材料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宋奇常年在宿州、蚌埠等皖北地區進行圓捆機的銷售,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說:“買圓捆機的多是大型的合作社,不少小農戶嫌麻煩不愿意賣,覺得將秸稈直接翻進土里掩埋更方便。 ”他還提到,收秸稈是個與時間賽跑的事,趕上連續陰雨秸稈受潮,也就沒辦法銷售了。

  并不是所有的秸稈原料都適合原料化,制成秸稈商品。 “綠之態的產品原材料都是有機稻谷殼,原材料質量過硬,造出來的餐具才能達到有機的標準,而且在光澤度和耐磨度上也比普通的秸稈原料制品要好。”李竟說,每年消耗有機稻谷殼原料約1萬噸。

  省農委主任陶方啟表示,目前安徽省秸稈產業化過程中,秸稈收集難、儲存難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由于秸稈收儲運成本高,收購價格波動大,企業、專業組織、農戶之間尚未形成有效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另外,收儲運銷體系也不健全,大多數秸稈經紀人缺乏專業性,多數秸稈綜合利用企業收儲秸稈主要是自發開展。

  “當務之急是加快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多種收儲運銷模式”

  ——今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88%以上,其中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達20%以上

  我們在參觀的過程中注意到,參展企業中進行秸稈原料化利用的并不多。從省農委獲悉,除秸稈電廠外,去年簽訂收購利用協議的379家企業中,工業原料化利用企業僅16家,秸稈協議利用量42.13萬噸,僅占協議收購利用總量的8.7%。

  “秸稈‘五化’綜合利用的確存在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飼料化、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等技術含量低、附加值較低的利用方式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原料化初期投入大,技術推廣慢,因此利用率低。 ”陶方啟說,“接下來,將擴大能源化、工業原料化利用項目數量和規模,以點促面,全面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力爭2018年產業化利用量占利用總量的比例達到30%以上,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利用總量的比例達到20%以上。 ”

  我們了解到,本屆博覽會集中簽約96個秸稈利用項目,其中能源化和工業原料化項目60個,占項目總數的62.5%,累計簽約金額187億元,占項目總金額的68%。 “這些項目落地,必將帶動秸稈原料化利用的快速發展。 ”省農委副主任陳衛東說。

  在鼓勵企業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方面,陳衛東說:“省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和秸稈產業示范園建設。同時設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金。”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多個意見,圍繞收儲、運銷、利用等環節,在項目、資金、信貸、用地、用電、稅收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改變加工原料難收集的困境,需要讓秸稈加工企業“有米下鍋”。 “當務之急是加快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多種收儲運銷模式。 ”陳衛東表示。例如,采取PPP模式等吸引社會資本建設標準化秸稈收儲網絡,探索“企業+秸稈收儲組織(經紀人)+農戶”、“村委會+經紀人”、“互聯網+”收儲運模式。

  “安徽省常年秸稈產量4800萬噸,秸稈禁燒、綜合利用的壓力巨大。近年來,安徽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立足改善環境和農民增收雙贏,強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2018年力爭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以上,建設2個以上秸稈產業示范園區。 ”陶方啟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jt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