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正在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邁進。但農業品牌多小散弱、“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普遍存在,如何轉化優勢、怎樣打造品牌?多位專家給出了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藥方——
日前,農業農村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提出要增強品牌意識,力爭使農業品牌規模、質量、含金量、影響力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當前,我國農業正在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邁進。盡管我國不少農產品產量位居全球*,但農業品牌雜而不亮,缺少一批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
競爭倒逼: 品牌意識覺醒
生活中,用EMS發送快件的人不在少數,可用EMS封皮做產品營銷的農業品牌還真不多見。山西萬榮果業協會和郵政部門開展合作,印制了萬榮果業EMS形象封,推送給更多消費者;山東省農業廳打造“空中博覽館”,利用山東航空公司飛機餐桌板廣告位,宣傳全省12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海南每年設立1億元品牌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品牌農產品經營主體……種種做法表明,各地的農業品牌意識正在逐漸覺醒。
事實上,農業品牌化發展熱潮已漸成燎原之勢。在吉林,玉米的“黃金名片”、大米的“白金名片”、雜糧雜豆的“彩金名片”等新三件寶正在叫響。青海將品牌建設與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發展生態畜牧業相結合,打造安全綠色農產品品牌。讓市場來說話,讓品牌講故事,河北制定了“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發展戰略。目前,國家認定了62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了13個全國性農產品產地市場,洛川蘋果、贛南臍橙、定西馬鈴薯等強勢品牌脫穎而出。
沒有產不出的產品,只有賣不出的商品。農業農村部“百鄉萬戶”調查普遍反映,農民不論是搞種植,還是搞養殖,收入都不是很穩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品牌效應,產品市場認可度不高。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表示,近些年各地時不時就會出現農產品滯銷情況,那些賣不出去的農產品,絕大多數是沒有品牌的產品。可以說,做好品牌建設就能牽住現代農業的“牛鼻子”,攥住農民增收的錢袋子,把好農企增強競爭力的“油門子”。
從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發布到各省份推選出千余個地方*產品,品牌農業的春天已然到來。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農業品牌貫穿農業供給體系全過程,覆蓋農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是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當前,全球農產品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市場競爭的制勝法寶不再完全取決于規模,更取決于是否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優勢。為了適應世界農業產業發展潮流,必須加快品牌建設。
短板凸顯:多小散弱成頑疾
當前,我國擁有眾多農產品注冊商標,但真正在消費者心中有影響力的品牌卻很少。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陸娟認為,除了極少部分知名品牌外,多數品牌影響力還僅限于局部地域,跨省的不多,國際知名的更少。以茶葉為例,世界上*的茶種幾乎都在中國,但我國茶葉品牌過于復雜紛亂,個別縣甚至有上百種品牌。農業品牌發展不充分,品牌多小散弱的問題普遍存在。一些地區品牌資源還未得到充分挖掘,品質優勢沒能很好地轉化為品牌優勢。
記者了解到,不少地方在農業品牌建設上存在急功近利傾向,“重生產輕品牌”“重評比輕培育”的思維定式沒有完全破除。一些地方缺乏整體把握和配套舉措,往往作個規劃、搞個推介、得個排行,就認為品牌工作大功告成。一些中介機構推出名目繁雜、逐利性強的品牌評選活動,有的更是假借品牌咨詢之名行牟利之實。
當前,農業品牌建設還缺乏長效投入機制。在國家層面還沒有品牌專項資金支持,一些貧困縣扶持特色產業品牌缺乏資金支持,投入明顯不足。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是全國*的莼菜生產區,由于加工企業普遍小、散、弱,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營銷乏力,石柱莼菜還處于“養在深山人不知”的狀態。該縣農委副主任聶華奉說,作為*貧困縣,縣里自身財政實力較差,但農業品牌打造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同時,知名農業品牌正成為假冒偽劣侵蝕的重災區,特別是區域公用品牌監管嚴重滯后,“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普遍存在,嚴重阻礙了公用品牌的發展。“無論在實體店還是電商平臺,都能看到假冒的庫爾勒香梨,這直接影響了正宗香梨的信譽。”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忠林表示,在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假貨會讓真貨在短期內受到嚴重傷害。
此外,在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中,地方政府還經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政府在積極培育、倡導企業使用公用品牌,一些企業卻并不買賬,不愿使用區域大招牌。
優勢轉化:培育“新三品”
“我國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種養方式和人文歷史,形成了品類豐富、形態多樣的優質特色農業資源,它們不僅是農耕文明的寶貴遺產,更是當前推進品牌強農的資源富礦。推進品牌強農,要深入挖掘優質特色農業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說。
如何轉化優勢、怎樣打造品牌?不同于以往的綠色、有機、無公害“老三品”,多位專家給出了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的藥方。
與優勢區相結合,打造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特色農業的“地域名片”,五常大米、西湖龍井等一大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的農業品牌,為區域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推進區域品牌創建,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產業特點,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品牌為紐帶對接產需,實現優勢優質、優質優價。
與安全綠色相結合,打造產品品牌。安全、優質、綠色應該成為農業品牌的“身份證”,成為農業品牌*閃亮的名片。創建產品品牌,要立足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綠色生產體系,將綠水青山、綠色產品融入品牌價值,把植五谷、飼六畜、漁樵耕讀與“小而美”的生態特色相結合,打造成“金字招牌”。
與原料基地相結合,打造企業品牌。農業企業是農產品原料的主要需求方,也是品牌創建的受益方,應積極培育品牌文化,充分發揮自身組織化、產業化優勢,與原料基地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創建自己的企業品牌。要通過專用原料基地建設,大力扶持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大的企業,打造一批國際領先的“主力部隊”。
韓長賦表示,未來幾年將是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業品牌閃亮登場,豐富中國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的發展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