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科研成果落地“*后一公里”問題,一直是讓農業科技人員頭疼的事。4年多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趯嶒炚荆ㄒ韵潞喎Q:熱科院??趯嶒炚荆┩ㄟ^開展“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科技人員專項培訓,培養了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科技“二傳手”,有效促進了農業科研成果落地。
“堅持服務‘三農’,做到產有所需,研有所為,用科技支撐農業產業發展。”熱科院??趯嶒炚军h委書記明建鴻稱,海南“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農業科技人員專項培訓班(以下簡稱:海南“三區”培訓班)的目的是滿足地方政府需求,服務產業發展需要,指導農民抱團致富、科技致富、勤勞致富,讓基層技術服務人員拓展思路,轉變觀念,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能有所收獲,進而引導農民實現品種和種植結構轉型調整升級,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地方鄉村振興戰略服務。
緊貼產業需求
為了讓學員喜歡聽課,熱科院海口實驗站在課程設置方面采用了參與式培訓,所有課程都針對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展開互動式交流討論。每年培訓前都會進行產業調研,找準當下產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設置課程。
負責組織培訓的熱科院海口實驗站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主任周兆禧認為,這些人培訓后有的掛職科技副鎮長,有的成為村“兩委”干部,有的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經營主體,能夠有效帶動農業科技推廣和產業轉型升級,尤其是在科技扶貧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這個培訓接地氣,解決的都是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培訓班學員謝岳山說,跟農民打交道就是要實實在在解決問題,說得再好不如見成效。荔枝、龍眼樹體老化,農民不懂嫁接、環割,不知道該換哪些好的品種。這些問題在“三區”培訓班的課堂上,老師都針對性地做了回答。
針對海南農業生產小而散的現狀,“三區”培訓班在課程設置方面還專門增加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何運營,指導農民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農資、統一銷售。
謝岳山說,雖然培訓班只有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但跟專家建立的緊密聯系卻一直保持著,平時技術方面有啥需要指導的,一個電話專家就會上門服務,來不及的拍張圖片發到微信群里,*時間會有專家答復。針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跟專家一起聯合攻關,而且所有指導都是免費的。
帶動研企合作
海南“三區”培訓班通過4年多的積累,有不少農業公司主動找上門尋求技術合作,熱科院??趯嶒炚九c培訓對象共聯合申報了8個科研項目。也有部分地方政府上門咨詢科技扶貧,有的科技人員還被聘為地方科技顧問,做產業扶貧的科技項目策劃。
海南四方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方瑜,2016年參加了“三區”培訓班。許方瑜公司所在的陵水縣是海南荔枝*早上市的市縣,由于連續耕種,土壤出現板結、酸化,地力下降,前兩年品質和產量有所回落。為此,參加培訓時,許方瑜主動找到熱科院海口實驗站專家希望能夠聯合申報荔枝園土壤提質增效項目。經過實地考察后,很快雙方便成功申報了海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資助——荔枝果園提質增效的項目。
項目實施兩年來,示范園區實現化肥農藥雙減,同時土壤肥力顯著提升,酸堿度明顯改善,有機質含量增加了近一倍,果實品質有效改善。從目前來看,掛果率和品質明顯提高,每畝增產500斤-1000斤,每斤價格能多賣兩塊錢。
“科研與實踐的交流共鳴,催生了很多科研項目,讓農業科技真正落地并可持續,也讓科技創新真正滿足農業生產需求。”一直從事科研和科技推廣的周兆禧認為,在對企業和農戶的實際技術指導中,對科研單位也起到了反向促進作用,通過與熟悉生產的學員不斷交流,催生了不少針對生產和產業提升的科研選題,真正讓科研落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