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龍村利用政府補助資金以草場牲畜折股量化的方式完成全村資源的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進行集約化發展。
目前崗龍村全村2502頭牦牛、近13萬畝草場折股量化入社,合作社根據核定草原載畜量進行牲畜高效養殖,草場進行劃區輪牧和季節性輪牧,社員分工分業按勞取酬、按股分紅,全村村民*入社。贊忠說:“去年底,合作社純收益將近240萬元。同時,相比10年前合作社減畜率接近50%。”
“牧民變股民,減牧不減收。”像崗龍這樣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果洛州目前有107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轉變。
在果洛州瑪沁縣下大武鄉年扎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放牧員熱保談起生活的變化喜形于色。熱保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依靠外出務工、游牧,家庭年收入不足8000元。“現在我給合作社打工,一年工資就有3萬多元,再加上國家的補貼,一年能有5萬元收入。”熱保說,現在溫飽解決了,自己*的愿望就是女兒能好好讀書,走出大山。
告別游牧生活,有了固定的住所,果洛州達日縣直卻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的藏族老阿媽噶德認為,合作社給了她穩穩的幸福。“原來我們家過著游牧生活,家里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生活很困難,現在加入合作社,我是社里的放牧員、擠奶員,每個月都可以領到1000元以上的工資,家里的生活也就穩定了。”
對未來的生活,噶德說:“環境是*主要的,環境好了牲畜就好了,牲畜好了我們的日子就好了。”
伴隨生態畜牧業的大力推進,青海省草監部門監測數據顯示,近五年果洛州鼠害發生面積下降21.66%,鼠害危害面積下降14.99%。近3年果洛州植被覆蓋度從57.77%提高到60.62%,黑土灘由2013年的2615.4萬畝減少到2459.4萬畝。
青海省農牧廳總畜牧師王會林說,下一步青海省將繼續在全省農牧區推進發展生態畜牧業,促進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發展轉變,實現生態、生產、生活的協調共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