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云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摘帽階段,我們深入云南玉龍西部各鄉鎮,見證廣大人民群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如火如荼攻堅拔寨,全力以赴奔向致富路的生動實踐,感受各族人民群眾在脫貧路上團結、奮進的力量,用心傾聽人民群眾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新期盼,以期向讀者匯報各地發展的*新動態,敬請關注。
六月,麗江大地處處生機勃勃。一場大雨過后,登上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魯甸鄉太平村山頭,目之所及,腳下的壩區田塊里除了少部分綠油油的玉米地、烤煙地之外,到處鑲嵌著一片接著一片的“黑帳篷”,這“黑帳篷”里種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藥材。
地處“三江并流”老君山腹地的魯甸鄉是*的“云藥之鄉”。近年來,魯甸鄉黨委、政府不斷調整調優產業結構,積極爭取涉農政策,著力轉變生產方式,加大對藥材企業的扶持力度,延長藥材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創新發展模式,讓更多的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全力把藥材產業發展壯大成普惠產業,實現了更多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讓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種上藥材”
不容忽視的是,作為“云藥之鄉”的魯甸鄉同時也是省級貧困鄉,到去年年底,全鄉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125人尚未脫貧,還有很大一部分群眾還處于剛剛脫貧的階段。如何讓老百姓脫貧不返貧,讓大家共同進入小康,一直是鄉黨委、政府考慮的頭等大事。魯甸鄉黨委書記余永康說:“魯甸要脫貧就是要緊緊依托藥材產業,讓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種上藥材。”
種植藥材需要一定的投入,魯甸鄉太平村的做法無疑為“讓更多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能種上藥材”起到了先行先試的作用。這個村積極探索推行“黨組織+黨員+項目+建檔立卡戶勞力入股+基地+訂單(能人/大戶)+合作社+分紅”的新型產業扶持發展模式,經全體建檔立卡戶(77戶)表決通過并簽訂合作社組建承諾書后予以實施。2016年年初,整合35萬元資金投入基地建設,群眾勞務投入540個工,完成種植50畝草烏、10畝附子。次年,實現分紅34萬元,平均每個建檔立卡戶得到分紅款4000多元,*一戶達到7000多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