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榮昌區圍繞“實現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這一理念,通過狠抓生態環境治理、夯實生態農業基礎、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
環境美不美,關鍵看治理。“如今,農村畜禽養殖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現象已不復存在。”榮昌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2017年,全區嚴格適養區審批管理,完成了禁養區3家畜禽養殖場關閉搬遷及近2萬頭生豬當量畜禽養殖整治工作。
改善人居環境需要外修“容貌”、內通“經絡”。2017年,榮昌區完成瀨溪河流域13個鎮街污水處理廠技術改造,全區鎮街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2萬立方米;全面實施鎮街二三級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建成二三級管網55公里,入戶管網26公里,新建9個農村居民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站;規劃廣富、榮隆2個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目前榮隆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已基本完工。
不僅如此,榮昌還投資0.4億元建設瀨溪河流域榮峰河、池水河等支流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完成榮峰河、池水河城區段黑臭水體整治;投資3.18億元,基本完成高升橋水庫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讓飲用水源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
近日,吳家鎮雙流村黨總支書記楊媚忙著為自家的100余畝蔬菜更換黏蟲板。為減少農藥的使用,如今雙流村的500余畝蔬菜大都用上了這項農業科技。
“過度施用農藥既危害食品安全,又會造成土壤污染。”榮昌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區大力推廣殺蟲燈、黏蟲板、捕食螨等綠色防控技術,讓土壤農藥污染問題得到根本性扭轉。2017年,全區在茶葉上使用的黏蟲板超過20萬張,在果樹上使用的捕食螨達10萬余袋。
農藥污染只是農業面源污染中影響相對較大的有機污染,且具有持續性和農產品富集性。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的污染同樣不容小覷。2017年,榮昌區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現水稻、油菜、玉米等大宗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加大蔬菜、瓜果、筍用竹等經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力度,全年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達到145萬畝以上,配方施肥覆蓋率超過90%。
發展生態旅游是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記者了解到,榮昌區的觀勝、吳家、清流等鎮街連片打造全區的柑橘產業生產帶,當地政府積極引導果農發展綠色生態柑橘種植,不僅有效壯大了地方特色產業規模,也為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創造了條件。2017年,僅清流鎮就吸引游客34.76萬人次,帶動旅游消費5735.9萬元。
此外,榮昌區的萬靈、清升、雙河、安富、古昌等鎮街種植生態櫻桃、生態桑葚、生態枇杷、生態草莓等特色農產品,通過水果采摘、自駕賞花、登山品茶等形式多樣的生態旅游活動,大力發展近郊游、鄉村游、節日游,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