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夫妻返鄉創業帶動周邊村民增收 種苗賣到全國10多個城市
夫妻返鄉創業帶動周邊村民增收 種苗賣到全國10多個城市
農業網   時間:2018/7/6 14:01:00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477

  “以前光賣辛苦錢,傳統種植產量也上不去,現在用了淥鑫無土育苗栽培基地的西紅柿苗,每畝西紅柿能增收6000斤,不用自己到市場賣,外地客商自己就跑來拉貨。”在高青縣木李鎮昌盛村一處蔬菜種植基地,菜農王恩生和妻子陳秀梅正將一個個又紅又大的西紅柿采摘、裝筐。

  近年來,該村80后青年高春和妻子返鄉創業,通過無土栽培技術,培育了各類品種的西紅柿苗,當地不少蔬菜種植專業戶都選用他們基地的種苗,如今各種蔬菜種苗已銷往全國10多個城市。

  誠信待人訂單不斷

  高春*早在濱州一家種子公司當過小職員、跑過業務、開過車。后來又到濟南一公司,做起了無土栽培銷售。2008年,高青老鄉邀他一同經營農業園。

  2012年冬天的*虧損,讓高春印象深刻。當時老百姓從他這里預定了50多萬元的苗,由于技術和管理原因直接賠了15萬元。

  “一年到頭,老百姓就指望這些苗種菜賺錢了,我這時候撒手不管,那叫不地道。”為誠信經營,高春以6毛錢一棵種苗的市場價,從濟南一家公司購進,再按之前約定的5毛一棵賣給了老百姓。加上成本、運輸、損耗等費用,高春前后總共賠了25萬元。雖然賠了錢,但在當地老百姓看來,他卻賺得了比金錢更重要的“誠信”。

  “打那以后,我的名聲就打出去了,通過老客戶推薦,我又贏來了越來越多的新客戶。”高春說。通過這件事,他深知技術才是*重要的。“到了第二年,我通過朋友找到兩名可靠的技術員,僅用了一個春天,就把去年冬天賠的錢,全都賺回來了。”

  “小訂單往往是兩三千棵種苗,而大訂單能達三四十萬棵。”高春說,他現在大小訂單不斷,每天都會有新的訂單。“一個大棚占地5畝,大棚內實際利用面積僅有2畝。一個大棚能培育30萬棵種苗。每棵苗在5毛-8毛錢不等。”

  “多虧了淥鑫無土育苗栽培基地培育的西紅柿苗,用了他的種苗,每畝能增收6000斤。”6月20日下午3點左右,在木李鎮昌盛村一處蔬菜種植基地,菜農王恩生和妻子陳秀梅正將一個個又紅又大的西紅柿采摘、裝筐。與外面相比,蔬菜大棚內又悶又熱,王恩生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隨時準備擦拭滴落下來的汗珠。

  “中午送貨到市場,送了4筐600多斤。今天總共才賣了9筐1350斤,算是這些天賣得*少的*了。”王恩生邊擦汗邊說,他所種植的西紅柿長勢好,酸甜可口,很受市場喜愛。“*多*賣了22筐3000多斤,除了送去市場,更多的是客商前來提貨。

  木李鎮提出“科技發展蔬菜,企業帶動貧困戶”的建設思路,在打造綠色鄉村旅游創業園的同時,打造出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試種展覽39個西紅柿品種

  在一號棚內,記者見到了淥鑫蔬菜無土育苗合作社負責人高春。他正在大棚里的貨架上爬上爬下地操作航噴種苗:“大棚內培育著各種蔬菜種苗,*常見的還是茄子、辣椒、西紅柿、豆角、苦瓜……僅西紅柿,就有39個品種。”高春說。

  為保證老百姓買到手的種苗能生長出個大飽滿、防病蟲害的西紅柿,高春專門設立了一個實驗棚,用來種植同一蔬菜的不同品種,“僅這一種蔬菜就有很多個品種。我們從全國各地的種子公司,優中選優購進了39個品種,全部種植在大棚里,每個品種種植一溝。這兩天計劃組織菜農們過來參觀,讓他們根據長勢,自主選擇品種。”

  實驗棚內,每溝地頭都懸掛著西紅柿的品種信息,不同品種的西紅柿,長勢也不同。“這個品種的個小、發青,明年就得淘汰掉。”高春邊彎腰指向不同西紅柿,邊向記者介紹,“老百姓選好了品種,我們再將這個品種的種子,使用專用育苗基質將其培育成種苗。”

  為爭取到更多新客戶,高春每天都要連軸轉,白天在大棚基地負責管理,等工人們下班后,他再駕車到百里開外的農莊,登門拜訪有合作意向的菜農。

  “菜農們白天種地,晚上才有工夫談合作。一年365天,后半夜趕回來得占到200天以上。”高春妻子告訴記者。

  在記者采訪高春期間,往往聊不了多久,就會被電話鈴聲所打斷。據高春介紹,他有兩部手機,光中午接聽電話就能把電用光。“平均每天得接聽300多通電話,往往是一部手機沒說完,另一部手機就響了。”高春說,*近自己的右耳總是嗡嗡響,很可能與長時間接聽電話有關。

  “想要種苗,種植戶需要提前兩三個月預定。除高青花溝鎮、黑里寨鎮、木李鎮、青城鎮、唐坊鎮外,我們還將種苗賣到了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壽光、濟南等十幾個城市。”高春說。

  帶動更多村民增收

  在一號大棚,棚內支架上有數不清的黑色小盤,一個盤內有7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里都培育著一棵小種苗。一位婦女正熟練地選苗、插苗,她說自己今年50多歲了,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一干就是8年多。“每天干8小時,工作時間自由,相對而言很輕松,*能掙50元錢。”

  “高青昌盛村是我老家,村里很多50歲以上的剩余勞動力,年齡大到工廠打工沒人要,我們就考慮在家鄉發展這么個產業,增加鄉親們的收入。”高春夫妻倆商量后,于2016年在村里成立了淥鑫蔬菜無土育苗合作社,為當地老百姓提供種苗,提高蔬菜大棚種植者的經濟收益,帶動周邊更多村民增收。

  高春妻子告訴記者:“他們只要想干就能來。來了主要在大棚里選苗、裝苗、插苗,根據工作強度,每人每月能賺1500元-2000元錢。”高春妻子說,現在正是淡季,本村和周邊村子的40多位村民在這干,年齡大都在55歲以上。“等到了旺季,能來七八十人。”

  “進設備、建大棚,總共投資了450萬元。但如今訂單量上去了,大棚反而不夠用了。”高春說,他們計劃明年上半年建設兩個占地200多畝的連棟大棚,打造集特色有機種植和原生態農家樂,以及垂釣、采摘、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循環生態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m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