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窩鋪村:從芋頭小村到旅游大村
窩鋪村:從芋頭小村到旅游大村
農業網   時間:2018/7/6 14:10:00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405

  濰坊市昌樂縣高崖水庫庫區窩鋪村62歲的張勤儉,種著7畝芋頭,其中包括2個大棚和部分大田芋頭。靠種芋頭,老張一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老張有4個孩子,除了一個還在上大學外,其他3個都已經工作。可以說,老張兩口子的日子,已不只是小康水平了。

  “今年光兩個大棚就能出1萬斤芋頭,1斤6塊5,在地頭上就被膠州的客商收走了。”6月30日,張勤儉對本報記者說。

  窩鋪村位于昌樂縣*南端,民風淳樸,風景如畫,是高崖水庫庫區移民整體搬遷村。該村在水庫西岸,有560口人。芋頭是窩鋪村*重要的經濟作物,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窩鋪村出產的“白塔”牌芋頭品質高,以前出口日本,后來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就優先供應青島和煙臺地區。

  據窩鋪村黨支部書記張紀國介紹,剛移民過來時,窩鋪村人多地少,村民收入低。1987年,該村引進芋頭種植。“這里特有的沙質土壤和高崖水庫的優良水質,產出了*的芋頭。我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芋頭產業帶頭村、示范村。村里的600畝耕地中,400畝用來種芋頭。其中,僅大棚就有43個。”張紀國說。

  有了芋頭產業的支撐,窩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的一戶年收入達到20萬元。靠著大棚租賃和采摘園等項目,村集體年收入也有20萬元。

  放眼窩鋪村,田野一片厚重的綠色,東邊的水庫碧波蕩漾,村內房屋則是白墻黛瓦。

  據高崖水庫庫區黨工委副書記宮曉亮介紹,為守住記憶,留住鄉愁,實現鄉村振興,自去年以來,窩鋪村在庫區黨工委、管委會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地理區位、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等優勢,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入社會資本,系統規劃建設了窩鋪田園綜合體,著力打造窩鋪民俗文化村,使該村從一個種植作物單一的小山村,變為現在經營主體多元、當地小有名氣的旅游大村。窩鋪,已經成為昌樂美麗鄉村的新名片。

  記者看到,在窩鋪村的入口處,鏤空石磚影壁墻上篆刻著“窩鋪人家”四個大字;高大的戲臺古樸典雅,水車、溪流增添了村莊的靈氣;大片盛開的百合花,讓人心曠神怡。行走在村里,白蠟、法桐、櫻花、石楠等綠化苗木郁郁蔥蔥。一到晚上,仿古路燈點亮整個村莊。

  張紀國說:“村里已建成綜合服務區、休閑采摘區、創意景觀區、田園課堂區、高崖水庫紀念館、民宿體驗區、張氏文化區等獨具特色的鄉村游板塊。今年春節期間,采摘大棚開園,*就全部采完了。‘五一’假期,村里*就接待游客700多人。”

  在窩鋪村,游客可在休閑采摘區采摘火龍果、奶莓、葡萄;在創意景觀區,參觀“花田喜事”“飲水思源”“汶水觀魚”;在高崖水庫紀念館,學習高崖水庫精神,接受黨性教育;在民宿體驗區,體驗精品民宿小屋、農家樂、兒童娛樂沙灘、石碾、吊床等;在張氏文化區,了解窩鋪與張氏一族的悠久歷史和名人軼事。游客萬斌說:“周末帶著孩子來采摘,住民宿,自己動手做飯菜,感受到了久違的田園生活樂趣。”

  村莊的富裕,也吸引了年輕人回鄉創業。原在濰坊一家電信公司工作的張志超,去年回到村里,擔任了田園綜合體的負責人。“村里現在發展得這么好,我也想回來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全村人一起更上一層樓。”張志超說,“下一步,調整村東50畝土地,建更多的大棚,實現采摘品種多樣化。同時,再發展一批農家樂,以滿足游客需求。另外,加快建設高崖水庫紀念館二期工程和窩鋪生態濕地,讓田園綜合體發揮更大效益,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m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