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支流眾多、面積遼闊,水域面積約占全國淡水面積的50%,是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的一道生態屏障。作為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庫,長江擁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占我國淡水魚總數的48%。
然而,長江漁業資源已經告急。目前,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持續衰退,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白鱘、長江鰣魚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江豚等極度瀕危,“四大家魚”早期資源量比上世紀50年代減少了97%以上。長江干流的捕撈產量已不足10萬噸,相對于全國6900多萬噸的漁業產量微乎其微。
科學禁漁 覆蓋主要干支流和湖泊
長江禁漁期制度始于2002年。當年,原農業部在長江中下游試行為期3個月的春季禁漁,2003年起經國務院批準后在長江流域正式實施。這是國家層面設定的重要內陸水域休禁漁制度,共涉及長江流域11個省份,8100多公里的江段。2016年,原農業部對長江流域禁漁期制度作出較大調整:擴大了禁漁范圍,覆蓋了長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長江上中下游的禁漁時間從3個月延長到4個月,使禁漁期涵蓋長江流域大部分水生生物的主要產卵繁殖期。
從2018年1月1日起,332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實行全面禁捕。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依民說,保護區是水生生物資源健康的底線,也是長江流域的生態紅線。保護區涉及長江流域天然水面的1/3,涉及當地近60%的漁民。目前,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工作方案,力爭在2020年實現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年禁捕。
中國水產科學院專家表示,只有通過全面禁漁,才能更好地保護長江多種魚類資源?,F在供應市場上的魚類,基本都實現了人工繁殖,但人工繁殖的魚類,到了子二代、子三代還可以繁殖,子四代以后必須要用野生的原種來繁殖。如今,淡水養殖產業的青草鰱鳙四大家魚,以及鱖魚、鲇魚、鮰魚、黃顙魚等名優魚類,都是利用江河里野生原種進行繁育的。而長江里每一種魚類的消失,都可能導致該品種的養殖業“絕種”。
伴隨著禁漁期制度,一批傳統漁民只能退出老行當。長江上游的一級支流赤水河,自2017年1月1日起率先實施10年全面禁捕,原農業部聯合貴州省、四川省成功開展漁民退捕試點:按照每艘漁船16萬元的標準,提供“一攬子”補助資金,統籌用于捕撈許可證贖買、船網和輔助工具收購、漁民收入和過渡期生活補助、再就業培訓、辦理社保養老醫療保險等。目前,退捕漁民生活穩定,禁漁管理秩序良好。
“長江全面禁漁,是一個復雜的生態課題,也是個經濟社會課題。全流域大規模的治理模式,世界上還沒有先例。”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認為,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合理的政策措施,一定能打贏這場長江資源生態修復攻堅戰,為類似全流域生態治理提供經驗,建議綜合運用社會保障、扶貧攻堅、上岸安居、油補調整、生態補償、就業創業等政策手段,開展漁民勞動技能培訓,提高漁民再就業能力,解決好漁民轉產后的生計問題。
增殖放流 深度養護漁業資源
在今年6月“全國放魚日”主會場活動中,農業農村部會同江西省人民政府在“長江之腎”鄱陽湖聯合舉辦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活動期間,共向鄱陽湖放流四大家魚、河蟹和胭脂魚等水生生物苗種230余萬尾。還*采用無線電遙測技術,對鄱陽湖長江江豚的晝夜活動規律開展研究。
“近3年,江西省放流經濟物種超過6億尾,放流珍稀瀕危物種約18萬尾(只),放流水域基本覆蓋了全省主要江河湖泊。”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胡漢平說,在常規放流的同時,各地積極創新放流模式。其中,鄱陽縣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增殖放流新路,浮梁縣結合旅游特色開展放魚節活動,銅鼓縣開展大鯢種群恢復放流試驗,峽江縣在贛江特定水域放流胭脂魚……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是修復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舉措。漁業部門已連續多年聯合各地政府組織開展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活動,每年放流魚苗200億尾以上。今后漁業部門要全力唱響質量興漁、綠色興漁主旋律,為建設“生態長江”“綠色長江”作出積極貢獻。
長江流域是我國水產品主產區,也是生態環境較敏感地區。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在該區域積極推進漁業減量提質增效,特別是在鄱陽湖、洞庭湖等湖域開展水產養殖污染治理試點,以點帶面推進漁業綠色發展。多家沿江漁業企業表示,很多水網地區的水面已被劃為禁止或限制養殖區,企業轉移到允許養殖的江段支流,在養殖時,注意控制養殖數量,減少投放飼料,建設環保設施。
保護珍稀生物 留住水生生物“活標本”
在長江流域170多種特有魚類中,一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占我國淡水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的2/3,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魚類物種達92種。作為長江中僅存的哺乳動物江豚,在長江干流的種群數量也只剩下1200頭,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初種群數量的一半。此外,“淡水魚*”白鱘自2003年以來未見蹤跡;“水中大熊貓”中華鱘野生種群的維系堪憂;“長江美味”鰣魚不見蹤影、刀魚岌岌可危。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生生物保護與產業發展“打架”的現象屢見不鮮。以長江支流金沙江為例,金沙江流域共計劃開發27級水電站,規模約為4座三峽工程。為了給向家壩和溪洛渡兩個水電站讓路,長江干流*的*魚類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兩次縮小范圍。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會長李彥亮擔憂,在長江水生生物鏈中,各個物種特別是珍稀特有物種資源正面臨全面衰退,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一批長江水生“活化石”“活標本”真的就要徹底消失了。
針對這種局面,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水生生物重要棲息地和關鍵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根據珍稀瀕危水生物種的分布特點,針對不同保護對象和保護區域,因地制宜,分類分區施策,實行多目標管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分階段、有步驟地加以實施。經過連續多年努力,在長江流域劃定53個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和279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據介紹,2017年,原農業部已分別制定了長江江豚和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配合原環保部和發改委制定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生態保護規劃,還成立了中華鱘和江豚保護聯盟。長江江豚作為鄱陽湖水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是鄱陽湖生物多樣性狀況的重要指標物種??上驳氖?,如今在湖北的何王廟、安徽的西江以及湖北的天鵝洲建立起了3個江豚保護區,陸續遷入了幾十頭江豚;3個保護區遷入的江豚都有幼豚出生,目前保有量接近100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