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山東省萊陽市羊郡鎮李家嵐村的食用菌大棚,見到一排排菌棒碼放的十分整齊,菌袋上長出的木耳煞是喜人,黑黝黝的一朵朵木耳已經可以采摘了。大棚外,兩名工人正在為安裝噴灌設施做著準備工作。
據了解,李家嵐村以前是貧困村,全村166戶中有8戶貧困戶,2014年被定為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為了脫掉“窮帽子”,李家嵐村黨支部借力上級的幫扶政策和在外人才的技術支持,組織黨員群眾干事創業,在村西蓋起了五個食用菌大棚,帶領全村老少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逐步實現了由省級貧困村到扶貧示范村的轉變。村民很多都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在食用菌基地干活,*的工資80至100元,增加了收入。
如今,李家嵐村以前是貧困村,因為這些食用菌大棚而發生了巨變,成為了示范村。雖然種植食用菌已經走出*步,但要想把木耳種好,要學習的技術還有很多。李家嵐村為此專門召開了村“兩委會”,通過討論種植經驗、咨詢專家相關知識、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破解技術難題。
去年村里產的木耳供不應求,今年除了要繼續改善設施和積累經驗,還又增加了一個大棚,預計2018年將增加村集體收入6萬元以上。目前,該村種植基地正在試驗種植灰樹花、羊肚菌等高端的菌類產品。
下一步,該村計劃借助村集體食用菌示范園的示范帶動作用,吸引帶動周邊6個村村民通過自主發展、土地或資金入股合作的方式,開展食用菌種植,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在帶動全村脫貧的基礎上,引領周邊村民實現富民增收,逐步引導當地完成由傳統農業生產向特色農業種植的新舊動能轉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