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漁共作、強農富民”。2017年6月以來,紅河縣緊緊圍繞“發展稻漁共作、提高梯田產值、以發展促進保護”這根主線,充分利用哈尼梯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資源,在實現梯田生態保護與*扶貧雙推進中成果喜人。
據介紹,去年6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與云南中海漁業公司選擇紅河縣70畝哈尼梯田進行“稻漁共作”示范試驗,哈尼梯田“稻漁共作”技術示范基地掛牌。該縣投入1410萬元,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中海漁業公司合作,建立面積67.5公頃、可產泥鰍種苗30億條的迤薩鎮勐龍泥鰍水產養殖中心。從廣西引進灃圃園禽苗孵化中心主要孵化品種為生態鵝、梯田鴨、山地雞禽苗,年孵化禽苗能力400萬羽,5年能孵化2000萬羽,可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所需。目前,該縣圍繞全產業鏈開展科技攻關,瞄準產業發展需求和107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目標,進一步推廣和集成區域特色“稻漁共作”綜合種養模式,滿足全縣10萬畝高效梯田養殖需求,示范帶動全縣26.46萬畝梯田水產養殖。
“‘稻漁共作’富民工程實施一年來,全縣成立稻作養殖專業合作社20個,初步形成了‘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養殖戶’的‘稻漁共作’綜合開發模式,幫助群眾實現稻田畝均增收1540元;以‘稻漁共作’方式,更好地保護和開發了哈尼梯田,打造了哈尼品牌,帶動紅河農業生產、農耕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觀光共同發展,成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新業態。”紅河縣副縣長張秋紅介紹。
“目前,該縣已與江蘇中洋集團等單位聯合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已成功繁育出云南省*批淡水脫毒河豚,將通過哈尼梯田‘稻漁共作’進行推廣,打造共贏、共享的系列產品。”云南中海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燕表示,公司將攜手省內外*漁業研究機構和企業,進一步開發和推廣具有更高社會經濟價值的漁業品牌,拓寬“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糧漁共作、強農富民”*扶貧之路,讓貧困群眾增產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