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 構建平臺
2016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三次會議在墨西哥召開,普洱市景東縣作為*受邀的“TEEB示范縣”代表,出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主辦的“中國TEEB行動與地方實踐”邊會,并就該縣“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項目(TEEB)”實施情況及該縣近年來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在大會上作了交流發言。今年,普洱市在全國率先完成了10縣(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工作。
此舉不僅為普洱市探索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及綠色考評體系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也標志著該市的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工作,逐漸步入制度化正軌。
“在TEEB示范縣項目實施中,我們探索建立了自然資源資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健全了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創新了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景東縣環境保護局局長謝添翔說。
為更加高效地推進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普洱市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統領,全力創新綠色發展機制和構建綠色發展支撐體系。
在綠色發展機制改革創新方面,該市創建了由省發改委牽頭的“推進試驗示范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等工作推進機制,行業自律機制,監督檢查機制,綠色新政考核機制和綠色檢察機制等;監督檢查機制建立健全了“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運行機制和公眾參與監督機制,對節能減排、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事件實行“一票否決”;率先在全國實施綠色經濟考核評價工作,完成了綠色GDP、綠色工業增加值、綠色產業信貸等指標核算,從而讓綠色政績成為考核的重點,充分發揮指揮棒、紅綠燈和總開關的作用;進一步強化法治手段實踐“綠色檢察”,為綠色發展建起多維立體的法治屏障。目前,通過該機制已提起相關民事公益訴訟8起、行政訴訟20起。這些訴訟共督促恢復治理耕地、林地、水源地834.6畝,清理河道38.2公里,督促停業整頓8家污染企業。
在綠色發展支撐體系構建方面,該市下大力氣抓好事關試驗示范區建設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通過強化政策支撐,共爭取到17條*支持政策和27條省級支持政策;“十三五”期間,試驗示范區計劃共實施總投資3639.8億元的707個相關項目;強化平臺支撐,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驗示范市通過驗收,同時,還被確定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地區和全國首批產城整合示范城市;強化金融支撐,成功發行了全國首支總規模50億元的綠色經濟發展基金,與8家省級金融機構簽約255.5億元助力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積極推動一批綠色企業掛牌上市,目前已有5家綠色龍頭企業成功掛牌上市;強化文化支撐,通過開展系列識途論壇、大賽和辦培訓班等方式,積極普及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理念和知識,為綠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未雨綢繆 守住底色
得天獨厚的優良自然生態環境,是普洱市*的名片和*靚的招牌。
只有進一步強化保護是*政績的理念,才能做到未雨綢繆、守住底色。為此,普洱市以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開展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為加大環保排查和整改力度,該市在明確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和銷號清單基礎上,采取專項督查與明察暗訪等方式,實行掛賬督辦和專案督辦。今年以來,該市針對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案件不力、不認真履職盡責等問題進行約談23人次,問責5人。按時間要求完成整改工作,群眾關心關注的環保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整改方案和整改情況向社會公開62件次,接受群眾監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
走進新建的普洱金盛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優美的環境和先進的工藝設備,很難讓人把這個工廠與醫療廢物處置聯系起來。2016年,該廠因工藝落后、設施老化,廢氣無組織排放嚴重而被列入重點整改企業。此后,該廠重新選址新建了廠房配套設施,并投資1312萬元新建了一套高溫蒸汽消毒醫療廢物處理系統,收集處理普洱市醫療機構產生的感染性醫療廢物和損傷性醫療廢物。整改后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實現了零排放,有效地消除了醫療廢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土壤、水體、空氣的污染。
“十二五”以來,普洱市共完成167個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建成11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10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從2010年的33.2%提高到2016年的90.1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27.2%提高到97.12%。全市GDP能耗累計下降12.3%,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和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分別下降了46.8%和54.9%。在全省主要污染物減排考核中,普洱市均獲一等獎。
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方面,2013年以來,該市通過開展建制鎮“一水兩污”建設,極大地提高了污水收集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的覆蓋率;通過抓鄉村宜居鄉村示范,打造了一批家園美、田園美、生活美的美麗示范村;實施測土配方面積423.91萬畝,實施秸稈還田面積665.16萬畝,直接還田率43%,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環境;實行人畜分離養殖總數12.4萬戶,使糞便資源化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走進山清水秀的寧洱同心鎮那柯里村,大小村道干凈整潔、雨污分流管道遍布各家各戶。生活污水經氧化塘凈化降解后清澈見底,與流入的山澗溪流幾無區別。這是近年來普洱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扎實有效的農村防污治污工作,使普洱市農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5-2017年間,普洱主城區空氣環境優良率分別達到96.2%、99.7%和97.3%。全市地表水控制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功能達標率均達*,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污染水平為清潔。
在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試驗示范方面,該市通過構建“一核兩翼三帶”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劃定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嚴格生態環境監管,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近年來,普洱市為抓好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水源涵養重點區、濕地恢復等工程,在全省率先實施15萬人的生態移民。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自然保護區14個,劃定列入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地、風景名勝區等受保護地區占國土面積比例達20.1%,居全省首位。全市第四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與第三次調查相比,10年間森林面積由276.75萬公頃增加到304.87萬公頃,以10.16%的增長率高居全省*位。
生產轉型 百舸爭流
“真是沒想到,邊疆民族地區竟然率先搞出這樣綠色環保的高端生產工藝來。”近年來,為茶葉傳統烘干技術帶來一場革命的純太陽能烘干系統和蒸汽系統,在茶葉界引起不小轟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套純太陽能烘干系統和蒸汽系統,是普洱市云南茶祖茶業有限公司攜手北京國能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將太陽能技術運用到普洱茶的生產加工環節中,與傳統的火能制茶工藝相比,不僅極大地降低了能源成本,而且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更加有效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發展綠色經濟,就是在生產、流通和消費全過程中,堅持循環、低碳和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只有大力推進對存量經濟的綠色化改造轉型的同時,積極構建增量綠色經濟,才可能真正實現生態文明。
普洱是一個農業大市,傳統農業生產的綠色轉型改造,對全市發展綠色經濟意義十分重大。
該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花園和生態咖啡園改造,持續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計劃,實施耕地測土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推進農業綠色生態化;推廣上面種核桃、堅果,中間種茶葉、咖啡,下面種白芨、黃精、食用菌的立體生態種植模式。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普洱全市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已發展到30.4%,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65張,292個產品獲得有機認證。“普洱茶”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位列*。普洱茶和普洱咖啡,還被選為中歐地理標志互換產品。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極富競爭力的企業。“我們公司的茶葉,因為通過了歐盟、美國和日本的有機認證,90%以上的產品銷往國外。我們今年給茶農的鮮葉收購價是每公斤25元,比普通茶葉高出一倍以上。”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祖祥談起發展有機茶葉種植的心得時說,“我們這12000多畝的種植基地雖然地處普洱市郊,但空氣、水源、土壤和生態環境全部符合有機認證的相關條件。靠種植有機茶脫貧致富的廣大農民越來越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
在工業經濟領域,該市以供給側改革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為抓手,大力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工業節能降耗,加大清潔能源應用、余熱余壓發電等清潔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淘汰110萬噸水泥落后產能,林產“三剩物”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資源產出率達到53.33%,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84.6%。
在推進綠色生活方面,該市深入開展綠色生活方式“十進入”活動,通過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村鎮、綠色社區、綠色商場等活動,使生態文明知識談及率達到78%,政府采購綠色產品比例達80%。同時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示范城鎮創建,目前已有4個縣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成功創建32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908個市級生態村。其中,思茅區還榮獲“中國十佳綠色城市”。
綠色崛起 動力強勁
在對全市存量經濟進行“綠色化”改造,實現轉型升級的同時,普洱大力構建綠色化的增量經濟,在建設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過程中,積極探索并努力走出一條追趕跨越和綠色崛起之路。
為更加突出和強化科技創新對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的支撐引領作用,該市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綠發會、首都經貿大學、西南林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聘請29名院士為政府顧問,設立咖啡、生物藥、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普洱茶、林產業、白芨產業3個省級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認定國家咖啡檢測重點實驗室、云南省蟲媒傳染病防控研究重點實驗室、亞熱帶藥用食用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并建立了7個院士工作站和4個專家工作站。
在強有力的科技創新驅動下,近年來,普洱市新經濟新業態發展勢頭迅猛,20個高新技術企業、兩個創新型企業和7個創新試點企業破殼涌現和快速發展壯大,為該市綠色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公司從事現代生物普洱茶的科技研發、生物普洱茶和即飲普洱茶飲料等系列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銷售,把普洱茶從單一的農產品打造成一個全面升級換代的高科技產品;普洱淞茂制藥公司是國內*家采用超微破壁技術實現自動化生產和粒度在線監測的企業,為中藥的現代化炮制與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綠色服務業試驗示范,還在該市催生了新經濟新業態,如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和京東普洱館、蘇寧易中華特色寧洱館等一批交易平臺,在云南省率先建成市縣兩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十二五”期間,普洱市GDP年均增速達12.3%,高于全國4.5個百分點和高于全省1.2個百分點,GDP和人均GDP實現了翻番;2016年,普洱全市綠色GDP占傳統GDP比重達92%,綠色人均GDP達2.02萬元,綠色產業信貸余額比重達87.5%。
在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的有力帶動下,普洱全市經濟社會呈快速發展勢頭的同時,實現了“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目標。森林覆蓋率增加到68.83%,人均森林面積是全省的3.4倍和全國的8.1倍,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年度價值達2850億元,位居云南省*;監測河流的水質達標率提升到92.5%,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全市人均碳排放量降至4.29噸標煤,遠低于全省全國水平,接近歐盟等發達國家水平。二級以上空氣質量占比達97.3%,成為全省及至全國氣候舒適指數*、空氣潔凈度*的地區之一。
普洱市通過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的建設探索,短短幾年間,初步實現了綠色轉型和呈現出綠色崛起態勢,成功邁入生態環保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良性互動快車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