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信宜市貴子鎮函口村看到,這個村委會的山坡、田野上,到處苦瓜滿園,瓜架上青翠欲滴的苦瓜惹人喜愛。這種本地苦瓜個頭不大,顏色翠綠,瓜味微苦而回甘快,深受群眾喜愛。在貴子鎮黨委、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函口苦瓜已經成為當地的拳頭農產品,每公斤售價10元以上,苦瓜微苦,農民心甜。
函口村被譽為信宜市“苦瓜之鄉”,有幾百年的種植歷史。函口苦瓜相對比市面上的苦瓜要小,外觀橢圓帶刺,瓜面紋路稠密,口感苦中帶甘,具有消暑清熱、清涼解毒、強身健胃等功效,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發展前景廣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優質的品種,村民們種植的苦瓜顏色漂亮、口感好,深受大眾喜愛。但由于一直都是村民們零星種植的原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說起函口苦瓜,村民說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曾祥璋功不可沒。2014年,村中的能人曾祥璋當選為村干部,如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成了他日夜思考的問題。曾祥璋對茂名晚報記者說,當地有到了夏天一定要吃苦瓜的風俗,但是大家都感覺到本村的苦瓜比外面的苦瓜味道要正宗,為何不把本地的苦瓜種植做強做大?和妻子商量后,曾祥璋承包了一條自然村上百畝的土地種植本地苦瓜。
曾祥璋的苦瓜堅持用沒有雜交的本地品種,施有機肥,種出的瓜深受本地和珠三角一些飯店的歡迎,不少飯店還將函口苦瓜作為招牌菜力推。
貴子鎮黨委、政府對曾祥璋的行為大力支持,除了對外大力宣傳函口苦瓜,還積極幫農民將苦瓜推往市場。這一年,曾祥璋種苦瓜的收入遠遠超過農民種植水稻的收入,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群眾參與種植。曾祥璋無償提供種子和技術,農民吃不完的苦瓜就拉到曾祥璋家代銷,每公斤收購價基本保持在10元以上,比一般地方的苦瓜要貴一倍多。在村委會換屆時,帶領村民致富的曾祥璋當選為黨支部書記。
2016年,貴子鎮黨委、政府為進一步發展函口苦瓜種植,決定結合*扶貧項目,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成立以函口村為中心的函口苦瓜生態種植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村委會群眾參與種植,擴大規模,增加收入。該基地實行“輪種”方式,采用人工治理防蟲病害,產出的苦瓜綠色有機、健康環保,同時做好農產品深加工,將苦瓜茶推向市場。
目前,函口苦瓜生態種植已有2000多畝,畝產達數千公斤,帶動全鎮300多戶群眾種植,每戶在該項目可實現年純收入1-2萬元,“函口苦瓜”已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瓜”。
貴子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對記者說,苦瓜果實富含維生素C,且因含有一種糖甙而具有特殊苦味,是受歡迎的保健蔬菜之一。現在函口苦瓜的種植面積過小,收獲時間過短,下一步鎮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幫農民拓展銷路,提高技術,大力發展函口苦瓜種植,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帶領當地群眾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