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糧食收購政策調整影響,一些地方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所下降。湖北省大膽改革創新,推動農村土地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分開使用,并在一些地方實行農村承包經營權證分開發放,不僅穩定了農業發展好勢頭,還助推農業加速邁向現代化。
上周,在襄陽市南漳縣東鞏鎮上泉坪村,記者看到近千畝油菜地經過收割、耕整、灌溉后,插秧機正一行行駛過給田里插上了水稻秧苗。負責經營這片耕地的東鞏寨子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青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稻谷托市收購價下降,但他們把今年村里能流轉的耕地都高價流轉過來種優質稻,并全程按照有機食品標準。因為他們種的優質稻谷價格現在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上升。
當別的地方抱怨種糧利益下降時,趙青他們為何能逆勢上升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農村土地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分開使用。為了將三權分置落到實處,在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完成后,南漳縣實行農村承包經營權證分開發放,讓合作社或農業企業可以用經營權證抵押融資,提升經營水平。南漳縣經管局局長劉新章:
“因為我們做了產權交易市場平臺建設,我們感覺做交易沒有權證來保護。特別是當時出現了承包權是不能交換的。我們探索把承包經營權中的經營權剝離出來,試點時實實在在地給老百姓發了承包權證、發了經營權證,真正意義上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了。”
東鞏寨子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全省首批利用經營權證抵押獲得融資的合作社。這也讓他們有實力做品牌稻谷,開辟更大的市場,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趙青:
“嘗試三權分置。我們是全省*家用抵押權貸款,當時銀行授信500萬,我們貸了50萬,做這個寨子米合作社。以前我們主要做大米種植,普通賣水稻。沒想到創品牌。拿了這50萬資金后,到東鞏去嘗試從普通種植轉型做產品,做有機大米種植。這是一個轉型的過程。”
隨著三權分置的實行,農村成了全省發展*具活力的地方。在全省*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每天都有大量資本來這里找“婆家”。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副總經理聶佩進告訴記者:
“以前農村產權流動不起來,價值體現不出來。現在三權分置一個*核心的觀點是放活土地經營權,流動起來,又能做抵押。一方面我們農民得到了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去做抵押,合作社或農業企業通過抵押獲得了資金來支持他的發展。現在每年交易額都有幾十億。”
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放活以后,全省承包地流轉面積已近2000萬畝。一片片耕地破除了昔日的條塊分割,實現規模化經營。各種先進生產技術和品種集成化應用,農業正加速邁向現代化。省經管局局長張清林介紹:
“目前全省土地流轉率達到了44.5%,我們著力推出了土地經營權租賃、入股、互換、托管、抵押擔保、或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權拍賣等方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