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牛心山、旗桿山、梆梆梁、八臺山……5座大山連綿起伏,盤踞在重慶的*北端,城口縣就坐落其間。群山的阻隔,使得該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過去數十年一直背負著“偏遠、貧困”的頭銜。
“產業發展有盼頭,農戶增收有信心!”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重慶市城口縣質監局對口幫扶鄉——治平鄉的實際,以農業標準化為抓手,強力助推脫貧攻堅,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農戶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各方好評。
深挖治平農業潛力
城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山高坡陡,農業發展十分受限。如何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解決農業產出低效的矛盾,從而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提升治平農特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作為幫扶單位,城口縣質監局經過數次實地走訪和調研,發現治平鄉高山蔬菜、大巴山植物熊掌(腳板苕)、仿野生天麻種植等特色產業種植具有品質優勢、山地資源優勢、勞動力充裕優勢,但易受天氣的影響,“靠天吃飯”、種植分散、農業科技水平不高、農業生產波動較大等問題突出。城口縣質監局黨組圍繞城口縣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著眼治平全鄉農業整體發展、長遠發展,充分發揮質監職能優勢,把農業標準化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打造符合鄉情實際和市場前景的“1+N”幫扶鄉產業規劃(即1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N個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擴大治平鄉農特產品種植規模、提高群眾積極性、凸顯資源優勢,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推廣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把農業標準示范區的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信譽優勢和品牌優勢。
推動產業規劃落地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突出發展脫貧產業,推動“1+N”幫扶鄉產業規劃早日落地,城口縣質監局傾情開展幫扶工作。
該局加強宣傳培訓,加大標準推廣力度,向農民宣傳農產品標準化種植的目的、意義和好處,引導農民走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管理的路子。按照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要求,強化對李志昌等種植大戶的引領指導,成立了志昌山藥種植股份合作社,把涉及的村民拉進來、攏起來,規范發展,提升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及時構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載體。做好“擺渡人”,在“鋪路、搭橋”上下功夫,指導城口綠意濃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志昌山藥種植股份合作社等申報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去年2月,治平鄉高山蔬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成功獲批第9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項目,6個產品申報綠色產品認證并成功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頒發證書。去年9月,大巴山植物熊掌(腳板苕)、仿野生天麻種植成功獲批重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項目。獲批后,城口縣質監局多次到蔬菜基地、腳板苕基地調研、指導,督促合作社在新品種引進、科學種植、病蟲害防治、產業化發展等方面,嚴格按照要求種植、管理,積極創建*、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同時,在標準制定、認證認可、技術指導、檢驗檢測、創建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去年11月,高山蔬菜、大巴山植物熊掌(腳板苕)種植業,被納入治平鄉村集體經濟、“三變”改革產業發展項目庫。
在扶持產業發展上,城口縣質監局通過引入農業標準化,把土地集中起來,把農民組織起來,推動治平鄉特色產業向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和環境生態化方向發展,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讓更多村民得實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擲地有聲,黨的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振聾發聵。
在做大產業發展規模、調動各專業合作社發展積極性的同時,城口縣質監局把延伸產業鏈、群眾穩定增收、帶上富民“順風車”,作為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發展的必備條件。統籌協調城口綠意濃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志昌山藥種植股份合作社與轄區建卡貧困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勞務用工合同,與貧困戶建立起緊密的利益鏈接機制,使更多村民、貧困戶參與到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中來,持續收益。去年承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的專業合作社采用“股份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共流轉土地33余公頃,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近6.7公頃,不斷擴大農特產品種植規模,促進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通過改變務工方式,變農戶為產業工人,人均日工資80元至150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200余人,提供7000多個勞務工時,為當地帶來60余萬元的勞務收入,為貧困地區農民收入開辟了新途徑,加快了農戶增收致富步伐,真正實現了“產業發展有盼頭、農戶增收有信心”的雙贏目標,進一步提高了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產業發展的能力,增強了貧困村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