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亞太地區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占全球的10%,比2016年增加了3.34%。”近日,在“農作物生物育種產業化高層研討會·2018”上,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全球作物生物技術知識中心主任羅德拉·阿爾德米塔博士這樣說道。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近日發布的*新《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年度報告:2017年亞太地區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的國家是印度,其次是巴基斯坦、中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和孟加拉國。
羅德拉·阿爾德米塔介紹,2017年印度、巴基斯坦和緬甸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增加,澳大利亞轉基因棉花和油菜種植面積增加,越南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孟加拉國轉基因茄子種植面積也顯著增加。
“這主要是由于農民們喜歡轉基因這項生物技術。轉基因為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和孟加拉國減少了殺蟲劑的使用,節省了勞動力成本;為巴基斯坦和緬甸帶來了更加透明的監管指南和新的轉基因棉花品種。”羅德拉·阿爾德米塔說。
2017年在菲律賓,由于假冒、非法種子的有效性不足,使用壽命也不理想,農民失去了對轉基因技術的信任。轉基因玉米種植面積減少了21%。
“生物技術對于滿足到2050年增加50%的食物需求量依然重要。”羅德拉·阿爾德米塔特別強調,轉基因作物商業化21年來,預計使超過1500萬的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農民受益,據測算,1996—2016年各國來自轉基因作物的經濟收益超過478億美元,僅2016年的經濟收益就達到32億美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