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辛安東村村民穆淑蘭不用抵押擔保就從銀行貸了10萬元,填補了農業生產投入增大帶來的資金缺口。“這筆貸款讓俺家200畝胡蘿卜、洋蔥順當種下了,收獲后不知道得產出多少個10萬元呢。”解決了資金難題,穆淑蘭難掩興奮。
穆淑蘭所說貸款是青島農商行平度支行推出的家庭親情貸業務。行長孫從程介紹說,家庭親情貸突破了金融部門規定的關聯關系擔保上限,由平度支行于2017年1月在青島市率先試點。青島農商銀行平度支行向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發放貸款,金額在100萬元(含)以下,由其親屬作為保證人,用于個人消費、生產經營等用途。
擔保人選擇更方便,業務應該迅速“火”起來。然而,*初這一業務的推廣并不理想。平度支行副行長薛冰說,家庭親情貸產品類似于信用貸款,由于剔除了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承擔的70%不良信貸風險,加之農村信用體系不健全,故而青島農商銀行平度支行要承擔全部風險。農民歡迎,但是銀行客戶經理覺得貸款回收風險大,不愿意放貸。放貸數字也印證了這一點:從2017年1月家庭親情貸開始試點到當年7月份的7個月時間里,平度支行只放出了21筆貸款、金額190萬元。
經過多方調研,平度對癥下藥,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分擔銀行風險,在全省開創了政府增信的“家庭親情貸+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模式的先河。“根據測算,家庭親情貸貸款損失率約占貸款發放總額的3%,因此,平度市政府根據1個年度1億元的貸款規模,安排專項資金300萬元,用于規避不良風險,讓家庭親情貸真正解決老百姓‘燃眉急’。”平度市金融辦副主任姜敏介紹。
銀行吃了“定心丸”,家庭親情貸“活”了。青島農商行平度支行數據顯示,從去年8月份政府增信后,到年底的短短5個月間,家庭親情貸共發放了332筆貸款,金額1.281億元,與之前7個月相比實現了迅猛增長,且整個過程中沒有發生一筆不良貸款。
與傳統的抵押擔保貸款相比,家庭親情貸不僅降低了貸款門檻,而且放款手續時間縮短一半,壓縮1%的貸款成本,還可與其他貸款品種無順序疊加使用,可以說,“家庭親情貸+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模式為銀行“減負”,更為老鄉們釋放了實實在在的金融紅利。
這一模式的初戰告捷,也讓平度作出支持青島農商行平度支行擴大貸款投放規模的決定,計劃由原來的1億元增加到3億元,以更好地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資金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